【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內口腔癌患者逐漸增加,為了提高篩檢率,國民健康局與台灣頭頸癌腫瘤醫學會合作,培訓基礎開業醫師,預計明年民眾至診所看病,只要張開嘴巴、伸出舌頭,醫師就能以目測來初步觀察,仔細檢查是否有異狀。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署立台南醫院院長蔡森田醫師表示,頭頸癌主要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後三者約占三成,口腔癌就占五成。
健保局10月起針對頭頸癌標靶藥物,提出健保條文修正,但口腔癌患者並未在給付名單內。蔡森田指出,如果健保能照顧到口頸癌患者,應可創造更多的生產力。
台灣對於頭頸癌病患的健保給付規定為,罹患晚期局部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等患者,同時需具備70以上歲或腎功能欠佳或聽力障礙或無法耐受傳統鉑金類化藥。
至於口腔癌患者,即使是復發或轉移,接受化療合併針劑標靶藥物,還是無法獲得健保給付。自費療程兩個月,藥費就得花上45萬元。
蔡森田無奈地說,大部分口腔癌患者經濟較弱勢,喜歡抽菸、喝酒,一旦口腔出現硬塊異狀,都選擇逃避。罹病後如需要花數十萬元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實在很困難。
為了讓更多口腔癌患者提早確診,提早治療,國健局今年起推動癌症篩檢,只要30歲以上、抽菸、吃檳榔等民眾,可以兩年一次免費接受一次篩檢。一般牙科、耳喉鼻科都能提供篩檢服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