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爸爸和5歲兒子尿尿比賽,看誰尿得遠且尿量充沛,爸爸明顯勝出;30年後,一樣的尿尿比賽,60歲爸爸表現竟和當年5歲兒子一樣,醫師說,「這是每個男人都要面對的事。」
老男人要面對的,不是雄風不再,就是攝護腺肥大。根據研究,50歲以上的男人約有4至5成、60歲以上有5至6成,70歲以上則幾乎每個男人都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
若非嚴重 可半年追蹤一次
台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奕凱表示,臨床上不乏20、30歲就出現攝護腺肥大的案例,但最多的還是上了年紀的老伯伯,以為頻尿、解尿解不乾淨是正常現象,不太在意,等到攝護腺肥大壓迫到脊椎神經,甚至癱瘓,錯失早期治療時機。
張奕凱說,攝護腺肥大的病患到門診,會先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然後進行肛門指診,也就是醫師會用手指伸入肛門感覺攝護腺是否肥大變硬,然後進行直腸超音波,再以機器測量尿流速,確認攝護腺肥大的情況。
「觀察尿尿很重要。」張奕凱說,攝護腺肥大的初期症狀包含頻尿、排尿變慢、尿柱細小,中期可能會出現尿失禁、排尿不乾淨、夜尿等狀況,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腎功能障礙,甚至需要洗腎,所以提醒民眾不須諱疾忌醫,早期了解身體狀況,再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若是不嚴重的攝護腺肥大,半年追蹤一次即可。
歐美國家 逾40歲定期篩檢
台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姜宜妮表示,歐美國家新觀念是40歲以上的男性就定期做攝護腺癌篩檢,包含肛門指診和抽血驗PSA指數,如果PSA指數高於4以上,有15%至20%的機會罹患攝護腺癌,需進一步做切片檢查。
「不過,攝護腺癌可能長達20年都不發病。」姜宜妮說,攝護腺腫瘤的進程很難區辨,有些1至2年就惡化轉移,有些卻長達10幾20年都不會發病,所以醫界提出「觀察性等待」(watchful waiting)的觀念,只要沒有明顯症狀或轉移,身體還有其他疾病或病患年紀大,會選擇先觀察而不積極處理,大約每3個月就醫檢查一次。
姜宜妮說,治療攝護腺癌可能會有勃起功能障礙、尿失禁等副作用,所以醫師會審慎評估病患的年齡、身體其他疾病致命風險,才會考慮手術或藥物治療。
「但觀念不容易被接受。」她坦言,民眾罹癌大部分會想要立刻處理,必須說服他們和家屬耐心觀察,門診曾有一位80歲的攝護腺癌老病患,因沒有明顯症狀也無轉移,自發現腫瘤到現在近6年,都是定期檢查,仍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攝護腺肥大5須知
Q:攝護腺肥大會惡化成攝護腺癌?
A:兩者沒有明確關係。
Q:感冒藥會惡化攝護腺肥大?
A:抗組織胺藥物會影響膀胱收縮功能。
Q:規律行房可降低攝護腺肥大?
A:未有研究證實。
Q:游泳可遠離攝護腺肥大?
A:未有研究證實。
Q:預防攝護腺肥大要注意什麼?
A:多喝水,少憋尿。
資料來源/張奕凱;製表/吳佳珍
■8月2日 台大攝護季
台灣楓城泌尿學會訂於8月2日在台灣大學校園舉辦「台大攝護季」活動,由數十位醫師解說相關知識,並進行一對一問診,歡迎民眾帶著爸爸一起參加,可上網查詢http://www.tmua.org.tw。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