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伯脖子腫不會痛 竟是罹癌轉移到淋巴
台南一名60歲阿伯半年前因親友發現他右側脖子腫腫的,怪怪的,直到今年6月,他吞口水時,發現真的單側腫起來,雖然不會痛,也不影響吞嚥,但為保險起見,就醫確診為甲狀腺癌,且已經轉移到周邊淋巴,經手術切除雙側甲狀腺與周邊淋巴後,因南部醫院輻射隔離病房都滿床,7月中旬轉診住進台中的輻射隔離病房接受輻射碘治療,持續追蹤病況,目前恢復良好。
中山附醫內分泌科主任楊宜瑱說,病患因為年紀大且癌細胞轉移淋巴,依治療計畫,手術後4到6周待傷口復原,要接受高劑量原子碘治療,但因南部醫學中心輻射隔離病房都滿床,經向中華民國內分泌醫學會平台查詢,發現台中親戚家附近的中山附醫有病房,於是轉診到中山附醫住院接受碘131輻射治療。
楊宜瑱說明,甲狀腺癌目前已經位居10大癌症之一,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其中又以20到40歲女性為多數,其中9成的甲狀腺癌為分化良好的甲狀腺乳突癌或濾泡細胞癌,手術摘除病灶後,再針對有癌細胞殘餘或轉移的患者,給予碘-131的治療及追蹤,平均5年存活率逾95%。
中山附醫核醫科醫師楊朝瑋說明,患者因治療過程中服用高劑量放射碘,身體會產生輻射,依衛生福利部規定,必須入住同位素治療病房,直到身體的輻射量低於安全劑量才能離院,往往患者等一到二個月,中山附醫今年5月新設同位素治療中心,並配置有2間獨立單人輻射隔離病房,病患不用苦等病房。
楊朝瑋指出,輻射隔離病房,除了四周、樓板裝設輻射屏蔽,配有獨立衛浴、無線網路、電視提供患者休閒使用,24小時監控系統,讓醫護人員隨時掌握患者狀況,連馬桶都是自動重複沖水兩次,汙水管還直通到地下五樓輻射物儲存槽,置放超過3個月等輻射消失後排到汙水管,確保病人與醫護的安全。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誤以為裝病!女童8次送急診查不出問題 最後竟確診為淋巴癌
6個類似感冒症狀,小心是癌徵兆! 過度疲勞、熬夜、重口味都 是危險因子
淋巴癌攻略 幫你理清抗癌路
分型太複雜 「淋巴癌攻略」app助病友不再霧煞煞
大學前校長患淋巴癌 分享成功抗癌經驗呼籲樂觀面對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無法篩檢 醫師籲高危險群留意
淋巴癌患者新希望 三總啟動細胞治療臨床試驗
國中少女咳嗽皮膚癢 竟是淋巴癌
健康醫點靈/淋巴癌新標靶藥物 副作用小、健保給付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別把這些徵兆誤以為老化現象
發燒、咳嗽以為是肺炎 女大生差點因罕見淋巴瘤送命
男大生脖子突起一串葡萄 竟是惡性淋巴瘤入侵
男子罹患鼻腫瘤誤為青春痘 腫得像雞蛋般大才就醫
會「跑」的腫瘤!淋巴瘤易全身流竄、常光顧5個器官
淋巴結腫大是淋巴癌嗎?醫師教你分辨良惡性有何差別
淋巴癌末期竟然痊癒 她靠這些堅強與病魔奮戰
不只淋巴結腫大!發燒、易倦、打寒顫都可能是淋巴癌前兆
台灣無隆乳得淋巴癌病例 醫:但數字可能低估
隆乳可能提升淋巴癌風險 衛福部寫進手術同意書
隆乳恐致癌 台灣監測慢半拍?
隆乳可能導致淋巴癌? 醫師:以西方國家為多
隆乳有淋巴癌的風險?民團、立委批衛福部怠職未告知
血腫科護理師退休後自己也罹癌 自體幹細胞移植救命
同樣是淋巴癌…為何徐婷走了 李開復卻活下來?
喉嚨痛竟是淋巴癌 96歲阿公勇敢抗癌
老當益壯 9旬翁口腔淋巴癌接受化療
無所不在的淋巴癌 任何年紀都可根治
腫瘤護理師母女檔 單車旅遊攝影抗淋巴癌
男子頸部、鼠蹊部腫塊腫大 淋巴癌上身
皮膚腫塊不痛不癢 醫師:務必盡早就醫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