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乳有淋巴癌的風險?民團、立委批衛福部怠職未告知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痛批衛福部無積極風險管理作為,並未在隆乳手術同意書中告知民眾有這些風險,後市場監測也不足。台灣105年共有393人確診ALCL,衛福部卻未掌握當中有多少人作過隆乳手術,無法初步瞭解其中相關性。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回應,衛福部會將風險訊息加入乳房整形手術同意書中,預計三月中公告。衛福部食藥署副組長王淑芬回應,將進一步分析台灣罹患ALCL的病人當中有多少人曾經隆乳。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說,相對於其他類型的乳房植入物,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因為有美型、附著力佳等優點,受國內外隆乳女性歡迎。然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2011年指出,乳房植入物可能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有關。美國截至去年九月有457名隆乳女性確診罹患ALCL,有334筆資料有記錄隆乳手術植入物的表面質地。在334筆資料當中,高達310筆、約九成為絨毛型乳房植入物。
林淑芬說,國家核准乳房植入物進到國內,並植入民眾體內,國家就應對風險管理負起責任。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國長期蒐集病例與相關研究,英國正擬定強制性的醫療植入物登記計畫,法國自2016年起要求絨毛型植入物製造廠提出生物相容性測試,去年底更進一步禁售市面一產品。反觀台灣主管機關並無積極作為,讓女性陷於健康風險之中。
食藥署出席代表說,乳房植入物產品進到台灣市場前,食藥署都有嚴謹審查把關。林淑芬問,「廠商有告訴你世界各國有多少ALCL用過他們的產品嗎?」食藥署尷尬回,「廠商只有提供矽膠破裂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誤以為裝病!女童8次送急診查不出問題 最後竟確診為淋巴癌
6個類似感冒症狀,小心是癌徵兆! 過度疲勞、熬夜、重口味都 是危險因子
淋巴癌攻略 幫你理清抗癌路
分型太複雜 「淋巴癌攻略」app助病友不再霧煞煞
大學前校長患淋巴癌 分享成功抗癌經驗呼籲樂觀面對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無法篩檢 醫師籲高危險群留意
淋巴癌患者新希望 三總啟動細胞治療臨床試驗
國中少女咳嗽皮膚癢 竟是淋巴癌
健康醫點靈/淋巴癌新標靶藥物 副作用小、健保給付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別把這些徵兆誤以為老化現象
發燒、咳嗽以為是肺炎 女大生差點因罕見淋巴瘤送命
男大生脖子突起一串葡萄 竟是惡性淋巴瘤入侵
男子罹患鼻腫瘤誤為青春痘 腫得像雞蛋般大才就醫
會「跑」的腫瘤!淋巴瘤易全身流竄、常光顧5個器官
60歲伯脖子腫不會痛 竟是罹癌轉移到淋巴
淋巴結腫大是淋巴癌嗎?醫師教你分辨良惡性有何差別
淋巴癌末期竟然痊癒 她靠這些堅強與病魔奮戰
不只淋巴結腫大!發燒、易倦、打寒顫都可能是淋巴癌前兆
台灣無隆乳得淋巴癌病例 醫:但數字可能低估
隆乳可能提升淋巴癌風險 衛福部寫進手術同意書
隆乳恐致癌 台灣監測慢半拍?
隆乳可能導致淋巴癌? 醫師:以西方國家為多
血腫科護理師退休後自己也罹癌 自體幹細胞移植救命
同樣是淋巴癌…為何徐婷走了 李開復卻活下來?
喉嚨痛竟是淋巴癌 96歲阿公勇敢抗癌
老當益壯 9旬翁口腔淋巴癌接受化療
無所不在的淋巴癌 任何年紀都可根治
腫瘤護理師母女檔 單車旅遊攝影抗淋巴癌
男子頸部、鼠蹊部腫塊腫大 淋巴癌上身
皮膚腫塊不痛不癢 醫師:務必盡早就醫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