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急診大塞車怎麼辦?醫師告訴你「這方法」能解套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皮膚癌

誤認痘痘10年未消 竟是皮膚癌 自我檢查看這!

聯合報系資料照
聯合報系資料照

50~60歲好發 易與青春痘老人斑混淆

60歲男子10多年前鼻翼旁有凸起物,最近泛紅流血,檢查竟是皮膚癌。<br />圖/書田診所提供
60歲男子10多年前鼻翼旁有凸起物,最近泛紅流血,檢查竟是皮膚癌。
圖/書田診所提供
青春痘不消、黑變化要注意。一名60歲男子,10多年前鼻子旁出現顆凸起物,他以為是青春痘而不以為意,但最近天氣冷熱交替,凸起部位出現脫皮出血,就醫切片化驗才知是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醫師提醒,基底細胞癌常被誤認為黑痣、老人斑或痘痘,一旦外觀出現變化最好就醫。

收治這名個案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指出,基底細胞癌好發於頭、臉與頸部,發生原因主要與陽光過度曝曬、接觸游離輻射或砷汙染有關,如農夫、工人、漁民等戶外工作者,以及常接觸X光放射線的醫護人員等,都是皮膚癌的高危險群。不過,相較於黃種人,基底細胞癌在白種人身上較常見,像是知名影星休傑克曼也曾患病。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志強指出,皮膚癌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與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雖最常見、但屬於症狀輕微的癌別,通常又分為糜爛型、黑色素沉澱型與疤痕型,前者常被誤認為是青春痘,黑色素沉澱型則像黑痣或老人斑,但周邊會泛珍珠光澤。

陳志強說,基底細胞癌好發於50、60歲以上民眾,但多數患者不自知,常因其他病因看診才被醫師發現,所幸國人的發生率不高;且與其他皮膚癌相比,基底細胞癌很少轉移,致死率極低,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

劉國威提醒,若是青春痘出現3個月以上沒消失,表面皮膚可見細微血絲或流血,或是氣溫變化、陰晴不定時,皮膚表面會出現泛紅或脫皮等變化,可能是皮膚癌徵兆,建議盡快就醫。

想防範皮膚癌上身,陳志強建議首重防曬,外出臉部要擦防曬乳,且每隔2小時需補擦,並記得戴帽子、太陽眼鏡或撐陽傘,平時盡量待在遮蔭處。此外,放射線與化學藥劑也是誘發因子,應避免接觸。

肚子痛延誤就醫 竟是黑色素癌

【陳雨鑫/專題報導】

年近40歲的陳姓男子,平時飽餐一頓後,經常飽受腹痛所苦,直到近期痛到難以行走,赴醫就診發現竟是癌症,且是惡性黑色素癌,而非一般常見的大腸直腸癌。

醫師表示,黑色素癌一般多長在皮膚表面,但有部分患者的癌細胞會長在黏膜上。相較於國外,雖然台灣發生黑色素癌的機率較低,但生長在黏膜的黑色素癌高達20%,比起國外的1%至3%高出許多;且患者出現症狀就診時,往往多是末期。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劉俊煌教授表示,過去民眾總認為黑色素癌只會長在手掌、腳掌等皮膚表面;但事實上,臨床上有非常多的腸道黑色素癌症,甚至因眼花、鼻塞就診,卻意外發現罹患黑色素癌。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張文震表示,國內黑色素癌患者中有80%病灶長在皮膚上,其他20%生長在黏膜。不過,國外逾90%長在皮膚上,僅1%到3%生長在黏膜,因此過去對黑色素癌認知多從國外而來,推估致癌原因可能跟紫外線暴露有關。張文震分析台灣皮膚癌案例發現,紫外線並非罹癌的主因,推估可能與國人使用農藥有關,但目前尚未獲得證實。

劉俊煌表示,長在黏膜的黑色素癌相當麻煩,主要是難以發現,一旦出現症狀多屬晚期。臨床上曾有男子因排便不順就醫,檢查竟是黑色素癌症。

由於一般人無法直接發現黏膜上的黑色素癌,必須透過健檢才能察覺病灶,醫師提醒,若經常出現腹痛難耐或腸胃道不適等症狀,切勿輕忽,最好就醫檢查。

▇ 如何預防皮膚癌?

1.外出臉部擦防曬,隔2小時需補擦

2.在戶外撐傘、戴帽與太陽眼鏡

3.非必要,少接觸X光等輻射物質

4.避免接觸砷汙染物質

資料來源/陳志強、劉國威醫師;製表/江慧珺

▇ 皮膚癌自我檢測

防堵黑色素癌可把握「ABCDE症候群」原則

A:Asymmetry,不對稱,病灶左右不對稱

B: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規則

C:Color,顏色,良性痣顏色應一致,若顏色不均恐是惡性

D:Diameter,直徑大於0.6公分以上或變大情形

E:Elevation,表面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

資料來源/張文震醫師;製表/陳雨鑫

青春痘 黑色素癌 皮膚癌 老人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