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11月17日訂為「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World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Day),呼籲女性重視定期抹片檢查的重要性,加上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HPV疫苗接種及從事安全性行為,全面預防子宮頸癌。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發生率為全年齡層的2.4倍,專家提醒不可輕忽,年長女性也應定期做篩檢。
台灣自1995年推動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逾7成,為讓防護更周全,國健署今年起將子宮頸癌篩檢對象由30歲下修至25歲以上女性,並新增35、45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2008年起,進一步補助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2025年更擴大至國中男生,預防喉癌、肛門癌、生殖器疣等,強化群體免疫力。
多年無性行為 仍有癌症風險
雖然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逾7成,但國內數據顯示,6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全年齡層的2.4倍,篩檢率偏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不少女性可能認為年紀大了就不需要做子宮頸癌篩檢,或是以為很久沒有性行為不會患病,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迷思。
「多年沒有性行為,應該不用吧?」有過性行為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感染過一次人類乳突病毒。黃建霈指出,病毒的潛伏期很長,雖然大部分感染會在一年內自行清除,但若是免疫力低下,可能會慢慢造成細胞病變,最後演變成癌症。即使多年沒有性行為,癌症風險依然存在,所以不要覺得「不可能」就逃避檢查。
國健署表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從每十萬人25.2人下降至2022年的7.6人;死亡率也從每十萬人11人降至2024年的2.5人,整體降幅超過7成。自2018年起,推動全國性HPV疫苗國中女生公費接種計畫,截至2023年底,完整接種率已達90%,並於2025年擴大HPV疫苗公費接種對象至國中男生,已在預防端建立穩固防線。
篩檢年齡下修 HPV檢測擴大
今年起,子宮頸癌篩檢對象下修至25歲以上女性,並新增35、45及65歲婦女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服務。黃建霈提醒,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且可預防的癌症,但早期多無症狀,因此定期篩檢至關重要。HPV檢測可偵測是否感染高風險型人類乳突病毒,為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工具,搭配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提升篩檢準確度。
黃建霈分享,曾遇過80歲的女性進行抹片檢查,這名個案的自我健康意識良好,因為子宮頸癌是長期感染乳突病毒後,經過數年發展成癌症的慢性病變,代表即使已停經或無性行為,仍有可能演變成癌前病變或癌症。雖然子宮頸癌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但隨著性觀念開放,子宮頸癌的年齡有下降趨勢,全年齡都要注意。
國健署建議,年滿25歲以上的女性定期接受篩檢,一旦發現異常出血、分泌物異常或下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若是停經後有陰道出血等異常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可能是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其他婦科病灶的警訊,即使出血量不多,也不能輕忽。
今年新增子宮頸癌篩檢項目
1.35、45、65歲女性都能享有一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補助
2.114年的對象:民國49、69、79年出生的女性
3.115年的對象:民國50、70、80年出生的女性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