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移轉肺部 54歲女接受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54歲劉姓女子3年前發現子宮內膜癌第3期,治療後定期在婦產科追蹤,在一次腹部電腦斷層追蹤檢查時 ,醫師發現她右下肺的部位有異狀,特別安排胸部電腦斷層引導切片檢查,確診右下肺有3顆轉移的肺結節,因此轉由胸腔外科協助處理。雖然3顆肺結節位置分散,所幸都位於右下肺葉,因此醫師以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傷口約3公分,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子宮內膜癌轉移肺腫瘤,術後恢復狀況非常良好。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楊絡勝表示,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是癌別的第4期,許多病人常覺得消極或無法治療,但病人原本的癌症如果控制良好、體力及身體狀況佳,同時僅單一器官轉移時,是可接受手術治療,且5年存活率與第3期類似。
他指出,在這次案例中,因病人原本的子宮內膜癌控制良好,且腫瘤僅單一轉移到肺部,即適合以微創手術方式治療; 過去傳統肺癌手術傷口大,約20-30公分才能將腫瘤切除,隨醫療進步,肺癌手術已進入微創階段,這次進行的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傷口小、術後疼痛感及併發症少,且術後恢復快,幫助病人可盡早回復正常生活。肺腫瘤微創手術適合早期診斷出的腫瘤,建議民眾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健康保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消除子宮頸癌 婦癌專家:讓小男生也接種公費HPV疫
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 竟是卵巢癌末期
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
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 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
卵巢癌易復發 標靶藥物助延緩
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 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
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 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
中年發福、小腹變大不以為意? 當心「沉默殺手」找上門
卵巢癌子宮頸癌新藥首納給付 婦產醫:不滿意但可接受
子宮頸抹片檢查得上婦科診療台 這五件事最好避免!
女星發現子宮頸病變 醫:非罹癌籲女性可做抹片等檢測
三防線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卵巢癌、子宮頸癌末期存活率低 健保首次給付標靶藥
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 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 : 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 妳檢查了嗎?
卵巢癌腹腔鏡手術人數前10名醫院
中國附醫/免疫治療搭化療 卵巢癌病患反應良好
和信治癌中心/婦癌團隊分工精細 院長參與卵巢癌案例討論
林口長庚/婦癌科醫師執刀 卵巢癌溫熱化療見成效
台大醫院/卵巢癌晚期患者多 團隊手術經驗豐富
可能同時罹患乳癌、卵巢癌 醫師提醒要注意這項變化
拉長卵巢癌病情穩定期 標靶新藥可提高5年存活率
個人化的治療非常重要 國內卵巢癌5年存活率達4成
卵巢腫瘤組織易破 開腹手術為主流、微創僅少數適用
卵巢癌患者該怎麼選醫師?可優先考慮婦癌專科醫師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