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雌激素安撫「大姨媽」 子宮內膜癌纏身
38歲未婚的王小姐從小飽受經痛困擾,只能一直吃止痛藥。為改善經痛問題,她聽朋友建議開始吃雌激素保健品,每天吃1、2顆,經痛仍未改善,連續吃了3至4年才停用。最近王小姐突然發現有4至5個的月經期都長達9天,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荷爾蒙失調,就診後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指出,臨床上雌激素主要是用來調經,沒有止經痛的效果。雌激素過度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舉凡從未生育、長期單獨服用雌激素就容易提高子宮內膜癌罹病風險。因此,建議在服用雌激素時,應同時搭配黃體素保護子宮內膜,並遵從醫師指示用藥。
有什麼安全的方法可以安撫「大姨媽」?何志明建議,經痛時不一定要躺臥在床上,若起身走一走,可減緩子宮收縮。平時就有經痛習慣者,不要拖到劇烈疼痛時才吃含有阿斯匹靈成分的止痛藥,子宮有悶悶的感覺,就可以提前服用,才會有更良好的止痛效果。經期前,除避免吃會引起子宮收縮的生冷食物,也不要讓自己太忙、太累,因壓力會加重經痛。
何志明表示,台灣一年約有1700例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其中高達9成患者都有子宮不正常出血症狀,雖常見好發於50歲左右停經前後女性,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約5%發生於40歲以下女性。他提醒女性若有不正常出血,如非生理期出血或出血超過1周、陰道不正常血絲狀分泌物、子宮積膿、貧血等都是子宮內膜癌可能的臨床表現,應盡快就醫確診。
何志明提醒,特別是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接受停經後單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者、使用tamoxifen乳癌婦女、肥胖的停經後婦女、停經較晚婦女、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功能性卵巢疾病者,都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婦女,有不正常出血,應接受內診及陰道超音波檢查,如有必要需進一步接受子宮內膜切片檢查。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2021癌症論壇/卵巢癌易復發 精準醫療助延緩
奇美醫10年子宮頸癌篩檢12萬3千多人 早期發現1300多人
子宮內膜癌為圓媽媽夢冒生命危險治療 植胚胎成功產子
久沒愛愛不用做抹片?國健署破迷思
30歲以上女性快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馨:花不到6分鐘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消除子宮頸癌 婦癌專家:讓小男生也接種公費HPV疫
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 竟是卵巢癌末期
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
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 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
卵巢癌易復發 標靶藥物助延緩
子宮內膜癌移轉肺部 54歲女接受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 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
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 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
中年發福、小腹變大不以為意? 當心「沉默殺手」找上門
卵巢癌子宮頸癌新藥首納給付 婦產醫:不滿意但可接受
子宮頸抹片檢查得上婦科診療台 這五件事最好避免!
女星發現子宮頸病變 醫:非罹癌籲女性可做抹片等檢測
三防線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卵巢癌、子宮頸癌末期存活率低 健保首次給付標靶藥
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 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 : 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 妳檢查了嗎?
卵巢癌腹腔鏡手術人數前10名醫院
中國附醫/免疫治療搭化療 卵巢癌病患反應良好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天天外食便秘 他洽公順便免費篩檢竟大腸癌第一期超吃驚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注意身上不尋常黑痣防癌 專家揭多數人忽略的部位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第一線 標靶治療超前部署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男子罹泌尿道上皮癌 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奏效
2021癌症論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 標靶接力延長存活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