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八成五的癌症患者營養不良,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化療副作用使癌友食欲降低、口破,影響吞嚥,若營養不良,常影響療程。呼籲癌友術前接受營養評估,術後八周內是營養介入好時機,盡可能讓營養充足,才能打贏抗癌一仗。
每年新診斷癌症患者逾十一萬人,謝瑞坤表示,受疾病與療程影響,癌友是營養不良高風險群,高達八成五的癌友曾出現營養不良,特別是55歲以上族群。
不同癌別為化療強度不同,治療後營養不足狀況也不同,如胰臟癌患者,手術可能影響腸道,吸收本就不好,加上化療長達6個月,幾乎半數以上都無法如期完成治療,腸胃道癌症患者是營養不良高危險群。
接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嘔吐,若無法給予適當的止吐藥物,也容易因此影響進食而營養不良,延宕治療計畫。不只是化療,謝瑞坤表示,傳統手術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等,皆可能使患者營養不良,其中以化療最為嚴重。
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的營養素為蛋白質,熱量也要足夠。謝瑞坤表示,患者若不能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素,臨床上會建議另外補充,例如靜脈營養注射,但不宜長期使用,若不能透過腸胃道攝取營養素,腸胃道絨毛萎縮,將影響日後腸胃道健康。
謝瑞坤表示,營養補充容易被忽視,僅三到六成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會接受營養補充,他強調,術前營養評估建議在術後至輔助化療前開始,術後八周內是患者恢復體力、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