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罹癌後,有些患者完全不吃肉、只吃蔬果,結果免疫力反而下降; 也有人誤以為蛋白質以牛肉最「補」。營養師表示,蛋白質來源中,豆類、魚、瘦肉、蛋等都比紅肉好。飯後也可喝精力湯,除了增加蔬果攝取量,也增加飲食的多樣性。
癌症關懷基金會會今天發表癌友飲食指導計畫成果,這項這畫針對乳癌、口腔癌等20名癌友進行飲食改善,經過大約五個月後,患者血糖趨於穩定,三酸甘油脂、尿酸等數值都下降,每天攝取食物種類,也從17.58種增加到26.13種。
不瞭解食物分類 越吃越胖
其中一名罹患口腔癌第四期病友,因為切除舌頭還拔了十多顆牙齒,術後傷口太大無法由嘴巴進食,只能灌食流質食物。因為肉類製成流質口感不好,術後飲食多以主食類加上蔬菜,缺乏蛋白質,每天攝取熱量只有1300多大卡,讓他常常覺得虛弱無力。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陳冠蓉說,癌友們常不知如何健康飲食,常犯的錯誤就是完全不吃肉、只吃蔬果,但缺乏蛋白質,久了免疫力會下降。也有人不瞭解食物分類,把南瓜、玉米等五穀根莖類當成蔬菜,結果越吃越胖;還有人覺得牛肉最補,蛋白質攝取就只吃牛肉。
陳冠蓉說,癌友的飲食要把握適量、均衡、多樣性等原則,例如主食類可以糙米、紅豆、五穀飯等替換白米飯,或是透過喝三蔬二果(三種蔬菜兩種水果)的精力湯增加食物種類。
有些人擔心精力湯太寒,她建議可改成飯後喝,或是添加一點薑、綜合堅果改善。至於蛋白質來源,應以豆類、魚類、瘦肉、蛋為主,紅肉應該減少,同時每天喝一杯五穀米漿、堅果豆漿等豆奶熱飲,可以增加蛋白質及熱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