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綜藝天王豬哥亮,生前治療期間因營養狀況不佳,無法承受規律化療,影響癌症治療進程,致使身體越來越虛弱。醫師表示,面對治療帶來的身體挑戰,癌友的營養補充首重足夠的熱量攝取,其次則是在飲食上掌握「低醣、優脂、高蛋白」3大原則。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代謝異常,會過度消耗能量與營養素,營養一失調,就可能產生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是罹癌的死亡因素之一。據國外研究,有高達4成的癌友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營養儲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陳鴻華說,面對治療帶來的身體挑戰,癌友的營養補充首重足夠的熱量攝取,一般行動正常的人,每天每公斤約需30到35大卡,換言之,一名50公斤重的人每日約須1500至1750大卡;而臥床病人每天每公斤約需20到25大卡,換言之,一名50公斤重的臥床者每日約需1000至1250大卡。
有足夠熱量的前提下,陳鴻華也建議在飲食上掌握「低醣、優脂、高蛋白」3大原則。他說,癌細胞會以醣類當作它的營養來源,因此患者宜盡量少吃醣類,食物包括奶類、五穀根莖類、水果類;癌症中後期,癌細胞會分泌發炎激素,把體內蛋白質與脂肪不正常代謝消耗掉,因此患者須補充大量的油脂與蛋白質,建議吃進的油脂須占身體總熱量的3至5成,每天每公斤須有1到2公克的蛋白質,換言之,一個50公斤的人須吃進50至100克的蛋白質。
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沈采螢表示,當患者營養狀況「尚可」,並未出現惡病質指標,如在一個月內體重減輕5%、BMI並未低於20、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並未少於3.0、外觀氣色仍正常時,此時能吃就盡量吃,應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也建議多吃富含高蛋白質的肉類、魚、豆類、奶類及蛋類。
當營養狀況「中等」、出現任兩項惡病質指標時,除了均衡飲食,也要維持高蛋白、高熱量,以支撐體力接受癌症治療;患者營養狀況「較差」時,應依據患者腸胃耐受情形,優先給予腸道營養,若進食量仍不足,就應在醫療團隊評估下,適時介入靜脈注射營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