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嫩薑、老薑、薑母有什麼不同?其中一種對預防中風有幫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抗癌新知

別再傳酸性體質致癌!國衛院研究揭癌細胞長期適應之謎

左起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文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張壯榮。記者邱宜君/攝影
左起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文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張壯榮。記者邱宜君/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數百年來,科學家持續試圖解開癌細胞壯大轉移之謎,尚無簡單答案,但坊間謠言及其衍生商機已導致社會大眾觀念錯誤,例如「體質偏酸才會罹癌」、「抗酸或鹼性飲食可改變體質並抗癌」。學者提醒,癌症病人體內頂多只有腫瘤旁邊一兩公分的微環境偏酸,不能說癌症病人全身偏酸。任何飲食都只能改變尿液酸鹼值,不能改變血液酸鹼值,如果身體環境偏鹼,不只是癌細胞不能活,任何身體中的其他細胞也同樣無法生存。

長期投入癌細胞微環境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文祥表示,因為上述謠言盛傳,網路上很多民眾都誤以為「一定是酸性體質才會有癌症」,以英文搜尋「鹼性飲食」也可以看到高達100萬筆結果。但其實科學上根本沒有「酸性體質」這種東西,因為人體的血液循環需要維持酸鹼值恆定,範圍大約就在pH值7.35到7.45之間,不太可能更偏酸了。

張文祥表示,如果血液pH值低於7.35人就會不舒服,再低一點人就會噁心嘔吐,如果低到7.0,人就會就會昏迷走了。除非人老到一定程度,呼吸系統、腎臟功能出問題,血液酸鹼值可能會有點偏向7.3,這或許勉強可說是酸性體質,但要說酸性體質跟癌症有關,是沒有科學證據的。

張文祥曾經請教中醫,發現連中醫的9大體質分類中,沒有所謂酸性體質的說法。網路上還有許多到處圖文流傳,說是1931年榮獲諾貝爾生醫獎、提出「瓦氏效應」的科學家瓦爾堡講過「每個得到癌症的人都是身體太酸」。張文祥詳細查證瓦爾堡曾經發表的演講和文章,確認根本沒這回事。

「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各位,他從來沒有講過這句話,都是以訛傳訛,這是硬塞到他嘴巴裡的一句話。」瓦爾堡當年的理論是癌細胞的代謝方式會產生乳酸和氫離子,從來沒講過什麼酸性體質。

張文祥表示,根據瓦式效應,癌細胞會長期處於偏酸微環境壓力下,卻能生存下來,但過去70幾年來的在在偏酸微環境培養癌細胞的研究,都只有看幾小時、最多幾個月的生長情形,只能看到癌細胞的早期反應,看不出癌細胞是在更長時間軸上是如何適應環境並且壯大。

張文祥的研究團隊以人體胰臟癌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嚴格控制培養環境在微酸狀態,培養期間長達一年,可說是史無前例,結果首度讓人一窺癌細胞緩慢演化出獨特可逆性適應機轉的過程。癌細胞剛遇到偏酸微環境時會先蟄伏,細胞型態改變、生長速度減緩。

接著,癌細胞內的數百個粒線體會串接成一個巨大的粒線體,避免艱困環境引發的自噬效應把自己消滅,大約半年後,癌細胞會慢慢適應、加速生長。適應後的癌細胞型態與一開始無異,相當於細胞能量工廠的粒線體分佈改變,廣布於細胞邊緣,可能讓癌細胞移動能力更強,更容易侵襲其他部位,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又會重新展開一次適應、壯大的過程。

張文祥表示,就生物演化適應角度看,癌細胞是相當了不起的壞蛋、非常可敬的對手。上述研究是體外培養胰臟癌細胞,還不能推論到其他癌種、人體環境,需要更多研究驗證。未來在防癌和治癌的應用上,改變微環境、改變癌細胞代謝能力,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但不知道能否成功。

酸性體質 酸鹼值 胰臟癌 癌細胞轉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