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抗癌新知

「癌因性疲憊症」癌症治療與病人的共同大敵,一圖評估癌疲憊分數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從過去的觀念較尚未普及,到近年來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納入,已正式被定義為一種疾病,臨床上也愈來愈受重視,一來是有了定義和診斷方法,二來若沒有適當、適時的處理,容易讓病人療程中斷,影響療效。

一旦確診罹癌,病人必須接受一連串醫療處置,像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相關療程加上癌症本身,常會對病人帶來巨大身心負擔。調查發現,當中又以癌因性疲憊症,對癌友造成的困擾最大,超越惡心、睡眠障礙、掉髮、體重下降和憂鬱。

癌因性疲憊症 讓病人感到力不從心

癌因性疲憊症絕對不單單只是「累」!病人不僅無法靠休息來緩解,還容易愈睡愈累,甚至從多面向來影響病人生理、情緒、認知與行為,例如對於需要費力的事情,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對於疾病進程感到沮喪失去信心,生活品質與家庭、人際關係大受影響。

想要達到好的癌症治療成果,「如期完成療程」是必要條件,但如前所述,隨著療程開始,癌疲憊漸漸產生,若未妥善處理使得症狀加劇,病人對治療會產生不耐與懼怕,擔心每次治療後再次引起的極度疲憊,心態從主動轉為被動,原本每周一次的治療,自動「拖」到兩周、甚至三周才來醫院一次,直接放棄治療的人也相當常見,相當遺憾。

沒處理好癌因性疲憊的症狀 易影響治療意願

換句話說,若在治療中沒有處理好癌因性疲憊的症狀,容易影響病人的治療意願,隨著疾病惡化,疲憊症狀也加劇,治療意願更低,進入惡性循環;但反過來想,若在療程中隨時注意病人的疲憊狀況,有效控制疲憊的程度,則有助於整體療程的如期完成,是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

癌疲憊狀況比你我想的都還要嚴重,2015年一項涵蓋全台23家醫療院所,收集超過1200名癌症病患的調查顯示,高達92%癌友在罹癌期間患有癌因性疲憊症,只有56%會跟「醫護人員求助」,但逾8成曾嘗試改善,這意味著癌友有改善癌因性疲憊症的需求,卻可能是嘗試民俗療法;此外,主動關注癌友疲憊狀況的醫護人員只有65%,代表雙方都有很大進步空間。

臨床上,從病患踏入診間起,醫護人員便應開始給予衛教認知,並在過程中主動關心,同時教育病患和家屬,有疲憊狀況要主動告知,坊間有病友團體和相關醫學會合作,推出像是疲憊量尺、疲憊日誌等衛教工具,提供病患自我紀錄與評估。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疲憊量表評估癌疲憊分數

癌因性疲憊症是可以治療的,更有機會預防或避免惡化。由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和台灣腫瘤護理學會合作完成的「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內容提到,經疲憊量表評估後的癌疲憊分數,0至4分屬於輕度疲憊,此時可加入運動、營養飲食、睡眠維生等非藥物治療,控制疲憊不惡化。

然而,分數若已達4分以上,便應在既有的非藥物治療下,再加上藥物治療,包括類固醇、精神刺激藥物、參類,以及癌因性疲憊症處方用藥。

我曾收治一名近70歲的女性肝癌患者,過去治療期間,癌因性疲憊症曾高達8至9分,每天都只能癱軟在沙發上或床上,睡不好、也睡不著、甚至愈睡愈累,她因此抗拒吃藥,把每日該吃的藥給藏了起來,甚至不願回診。

經過醫療團隊主動介入,同時透過給予衛教知識,讓她對癌因性疲憊症有了充分認知,我們也對其癌疲憊症狀給予治療;隨著疲憊改善,她回診頻率越來越規律,病人自己也發現身體和疾病治療的「良性改變」,願意定期接受治療,現在已穩定控制了一陣子,她和女兒,甚至是整個醫護團隊,都感到相當開心。

從這個病人經驗可了解學習到,幾乎每個癌友都有可能有癌因性疲憊症的症狀,病友家屬和醫護端時常主動察覺和討論疲憊的症狀,讓良性改變的正向循環幫助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
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

癌因性疲憊量表

https://crf.canceraway.org.tw/page_2.asp?tab=2

癌因性疲憊症 癌症治療 疲憊量表 癌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