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病!35%癌症起因「不挑食」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吃什麼沒關係,美味又能吃飽就好?現代人飲食貪圖精緻和多重加工、對油炸鹹辣口味來者不拒,但營養師提醒,連續32年穩坐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調查發現其發生原因,35%與飲食有關,呼籲民眾飲食不要「全不挑」,應聰明把握高纖、低脂的飲食原則,配合適量的運動,才能遠離癌症。
癌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癌症的發生原因中,35%與飲食習慣不當有關。
調查:癌症會發生 35%與飲食錯誤有關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科主任謝惠敏表示,根據癌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80%的癌症可能與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有關,其中飲食占癌症發生原因的35%。
事實上,肥胖、不健康飲食和運動不足等,都是新興的致癌因子,其中的「不健康飲食」部分,包括過熱或過燙食物、油脂食物、保存不當所衍生的致癌物、烹調加工不當衍生的致癌物、加工食物中使用致癌添加劑,以及醃漬高鹽食物,都是普遍隱藏著致癌物質。
謝惠敏營養師進一步表示,壞的飲食會提供一個環境讓壞的基因表現,但好的飲食則會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來對抗壞的基因,因此,防癌的健康原則就從日常飲食中減少致癌物質的攝取開始。
每種色彩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學物質,抗氧化和防癌的效果也不同,建議均衡且多樣化攝取。
防癌有一套!彩虹蔬果579+規律運動
除了遠離致癌食物,防癌更要注重六大類食物均衡、高纖、低脂的飲食原則和多運動。飲食部分,特別應增加蔬果攝取量,依據不同年齡和性別遵行「彩虹蔬果579」原則,每天攝取3-7份蔬果和2份水果,蔬果需符合彩虹蔬果和種類多樣化的原則。
謝惠敏營養師表示,蔬果不僅含有抗氧化營養素,且其植物化學物質的顏色像彩虹一樣繽紛,紅、黃、綠、白、紫、橙的營養價值各有不同,平時均衡且多樣攝取,可清除消除自由基、增加免疫力,有防癌抗癌的效果。此蔬果外,植化素也普遍存在穀類、豆類等天然植物中。
另外,維持適當體重及持續適量運動,每天維持20至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慢跑、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臂力訓練,也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運作,預防癌症的發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專業的醫療保健資訊,包括健康保健、美容保養、懷孕育兒知識、疾病症狀諮詢、醫療保健專題以及女性最熱門的減肥整形話題,最優質完整的健康養生保健資訊都在這裡!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醫盼頭頸癌治療與國際接軌 許癌友新希望 頭頸癌復發 免疫治療盼見曙光
全癌基因檢測/張啟仁:先測基因再用藥療效最佳 應給付罕見基因
全癌基因檢測/柯道維:NGS準確性最重要 檢測基因數量不能太少
全癌基因檢測/楊志新:多基因檢測應建立模組 進行試辦計畫
全癌基因檢測/曾嶔元:NGS納健保 應至少選擇有藥用的基因
全癌基因檢測/梁逸歆:NGS涵蓋範圍越廣泛 愈能和國際接軌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
全癌基因檢測/賴俊良:使用現有模組 給付價不變最划算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台癌調查:77%病友不知NGS 憂心經濟負擔重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北市10大死因慢性病占7項!6種免費篩檢,你符合資格卻未利用嗎?
全癌基因檢測/基因檢測 3方面加強保密保資
全癌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有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擬給付癌症次世代定序 關鍵在準確
全癌基因檢測/檢測基因 經濟負擔是病人最大考量
健保署:治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等新藥納健保給付
治療癌疲勞、預防偏頭痛 多款高價新藥最快三月納給付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治癌品質有認證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名單出爐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篩檢除菌就能預防胃癌 衛福部考慮支持高風險群普篩
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國衛院化療複方SLOG 治胰臟癌 存活期延長2倍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