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民國一○七年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男性為女性一點二倍,以食道癌及口腔癌差距最大,男比女發生率逾十至十五倍。衛福部國健署評估,透過戒菸檳及口腔癌篩檢,近年有望反轉,但臨床醫師提出警訊,僅接受篩檢但未改變生活習慣,無法有效降低口腔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率。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是未嚼者的廿八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如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風險增加五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風險更高達十點五倍。
國健署宣導戒檳榔、菸、酒,希望降低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但口腔癌及食道癌幾乎年年進入十大癌症名單。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如今確診者都是過去抽菸、檳榔者,若吸菸率或嚼檳率下降,相信再幾年口腔癌、食道癌會變少。
王英偉呼籲,卅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者,透過兩年一次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可以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研究也發現,定期篩檢可降低口腔癌死亡風險百分之廿六。
但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政憲表示,口腔癌和食道癌都和生活習慣有關,雖然國健署一直推廣篩檢,許多民眾發現口內有不正常的紅白斑,確實會有警覺前來就診,但一聽到僅需追蹤,不用切片,就會繼續吃檳榔。
吳政憲認為,檳榔防治宣導力度不如菸害,應加強教育讓民眾認知菸、酒、檳榔的危害,戒掉不良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降低口腔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