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不容易早期發現,且治療不易、預後不佳,被公認為「癌王」,許多病人一聽到罹胰臟癌就想放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白禮源建議,胰臟癌治療已有進步,鼓勵病友積極面對;民眾可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休息與睡眠,提升免疫力,避免癌上身。
近年來,因胰臟癌逝世的名人包括電影「第六感生死戀」、「熱舞十七」男主角派屈克.史威茲(Patrick Swayze)、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國內名嘴劉駿耀,以及「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人。
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白禮源說,胰臟形狀扁長,位處後腹腔、胃的後方,常被誤認胃痛,也有人背痛、背痠,症狀不明顯,等到腫瘤長大,就醫已太晚,通常確診都屬後期,約八成胰臟癌患者無法以手術切除,因此預後不佳,5年存活率約僅5至8%。
白禮源說,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根據103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發生人數為男性1143人、女性965人,而當年度因胰臟癌死亡為男性1013人、女性877人,可見胰臟癌預後並不理想。
且近年來,胰臟癌有逐年增加趨勢,如106年比起105年胰臟癌患者增加了3.5%。另外,胰臟癌罹患年齡在60至70歲,但是臨床觀察,也發現不少年輕案例。
胰臟癌危險因子包括慢性胰臟炎、糖尿病、抽菸、酗酒等,另外年齡、性別也相關,年紀大風險高,男多於女、有胰臟癌家族史者,風險也高一點;有人認為胰臟癌與飲食西化有關,這一點可從台灣胰臟癌發生趨勢和美國一樣增加看出端倪。但胰臟癌並非單一因子造成,與很多因素相關難以預防。
白禮源指出,胰臟癌治療早期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加上輔助化療,降低復發風險;無法手術者,則以化學藥物治療為主,部分患者再加上放射治療。2010年以前,胰臟癌化療藥物選擇有限,近十年來,愈來愈多化療藥物經過臨床試驗證實對胰臟癌有效,使得胰臟癌化療不再限於一線藥物。
白禮源說,免疫療法治癌症愈來愈火紅,可見癌症發生與免疫力有關,他認為,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都很重要,還有放鬆心情,這些都是經過研究證實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建議民眾實踐,提升免疫力。
●聯合報與國衛院、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將於3月16月、17日共同主辦「2019防癌高峰論壇」,由國內頂尖專家聯手解答抗癌疑惑,傳授現代人必備防癌新知。歡迎關心癌症新知的民眾與癌友免費參加。
報名專線:02-8692-5588轉2698,網址:https://s.yam.com/eypBi。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