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
台中市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昨天發表新發現,肝癌發生原因之一的男性激素受體,可抑制肝癌後期的癌細胞轉移,目前在試驗階段,希望能應用在治療肝癌上。
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說,台灣1年約有8千人死於肝癌,其中只有二成癌病患可透過肝臟切除或移植治療,但術後復發率高,其他八成病患只能透過標靶藥物蕾莎瓦治療,但沒有顯著效果。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服用蕾莎氏,存活4.2個月到5.8個月,副作用包括高血壓、手足口症及拉肚子等。
性賀爾蒙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張傳祥及助理教授馬文隆研究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B型肝炎轉為肝癌早期,展現促進作用,相繼在2008年、2010年在重要期刊發表,今年2月,研究團隊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後期的抑制轉移作用,也在今年美國消化學會肝臟醫學期刊發表。
助理教授馬文隆說,這項實驗8年前從老鼠實驗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早期具促進作用,意外發現,癌症晚期卻搖身一變,成為抑制轉移功能,尤其在搭配蕾莎瓦治療,死亡率降低一倍。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