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抗癌新希望!免疫療法如何給付?你來建議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在抗癌免疫療法有顯著貢獻,為癌症治療來到全新的世代,對於許多晚期癌友來說,免疫療法為最後一線希望,但免疫療法費用比傳統標靶藥物高,又未獲得健保給付,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呼籲,加快新藥給付腳步,不要讓病人因病而貧,或無力負擔而放棄治療的悲劇一再發生。
打一針要一二十萬 病友無力負擔
目前國內核准免疫療法可用於十個適應症,去年健保署編列預算12多億元用於癌症新藥,僅有黑色素瘤通過共擬會議,同意給付,但迄今仍未給付,何時才能上路,仍是未知數。
賴基銘指出,台灣癌症基金會與病友團體努力爭取了四年,終於讓共擬會於去年首次同意給付免疫藥物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但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卻未真正開始給付,不少病友引頸期盼,卻因等不到新藥,最後死亡。
病友稀少的黑色素瘤已是如此,肝癌、肺癌患者人數眾多,何時才能獲得健保給付,更是遙遙無期,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無奈地說,免疫療法昂貴,打一針就要一二十萬元,如果有效,需持續治療一兩年,大部分病友根本無力負擔龐大藥費。
侯明模指出,晚期肝癌患者對傳統標靶藥物的反應率不到一成,平均存活期僅六至十個月,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問世後,讓晚期肝癌治療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治療準則:標靶無效時,改用免疫療法
侯明模指出,台大、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多家醫學中心參加大型臨床研究計畫,初步發現,兩成晚期肝癌患者對於免疫療法有不錯的反應,五成患者病情穩定,三成則無效,臨床療效略優於現有的標靶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並無精準的生物標記可用來預測晚期肝癌患者對於免疫療法治療效果,臨床顯示,只要生理狀況穩定,持續用藥兩個月,透過胎兒蛋白檢測及影像檢查,就能得知是否具有療效。
侯明模說,「免疫療法已經成為抗癌的選項之一」,目前治療準則為等到標靶藥物治療無效,病人出現抗藥性,腫瘤復發轉移時,使用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癌也是如此。
侯明模表示,治療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已問世十幾年,但對於患者的幫助有限,站在醫師救人立場,當然希望病人有機會可以用到更好的抗癌藥物。
看得到用不到 納健保腳步盼加快
大部分癌友都知道免疫療法是救命的最後希望,但問的人相當多,但真正用藥的人卻很少,因為能夠負擔得起的病友少之又少。賴基銘認為,健保財務有限,黑色素癌患者人數少,爭議也最小,健保署應儘速讓免疫療法給付黑色素癌。
侯明模也持相同看法,呼籲健保署加快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的腳步,在預算有限情況下,讓癌友部分負擔藥費,而一般民眾多付一些健保費,健保署與藥廠協商藥價,降低藥費,才能減少等不到給付,無奈病逝的悲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醫盼頭頸癌治療與國際接軌 許癌友新希望 頭頸癌復發 免疫治療盼見曙光
全癌基因檢測/張啟仁:先測基因再用藥療效最佳 應給付罕見基因
全癌基因檢測/柯道維:NGS準確性最重要 檢測基因數量不能太少
全癌基因檢測/楊志新:多基因檢測應建立模組 進行試辦計畫
全癌基因檢測/曾嶔元:NGS納健保 應至少選擇有藥用的基因
全癌基因檢測/梁逸歆:NGS涵蓋範圍越廣泛 愈能和國際接軌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
全癌基因檢測/賴俊良:使用現有模組 給付價不變最划算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台癌調查:77%病友不知NGS 憂心經濟負擔重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北市10大死因慢性病占7項!6種免費篩檢,你符合資格卻未利用嗎?
全癌基因檢測/基因檢測 3方面加強保密保資
全癌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有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擬給付癌症次世代定序 關鍵在準確
全癌基因檢測/檢測基因 經濟負擔是病人最大考量
健保署:治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等新藥納健保給付
治療癌疲勞、預防偏頭痛 多款高價新藥最快三月納給付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治癌品質有認證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名單出爐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篩檢除菌就能預防胃癌 衛福部考慮支持高風險群普篩
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國衛院化療複方SLOG 治胰臟癌 存活期延長2倍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