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裕傑/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60多歲的方先生,去年因吞嚥困難就診,經咽喉鏡檢查發現,約3公分大的腫瘤,診斷為咽喉癌。
方先生2年前中風,身體狀況不好且走路不穩,家屬考慮年紀太大,想要放棄進一步治療,而病人也不願意接受全咽喉切除。經由溝通,採取以化學治療為引導性的治療方式,經過近半年的化療與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療程,已獲得良好控制,目前在門診追蹤,復原狀況良好。
過去,咽喉癌第三、四期病人,唯一的選擇只有開刀,雖然腫瘤切除仍是目前主要治療方式,但若患者年紀大,身體狀況又差,加上罹患咽喉癌的病人,多數有吸菸,肺部狀況都不是很好,無法忍受開刀過程。術後雖可正常進食,但失去喉嚨,不能講話,只能由助聲器發音,年紀大的病患總是難以接受,此時建議可選擇引導性的化學治療。
引導性的化學治療,為電療及化療之前,先做2次化療,看看病患對化療反應,腫瘤是否變小,若沒有縮小,則建議以開刀為主要治療。經過2次治療後,方先生腫瘤萎縮,接著使用電療加化療,恢復情況相當不錯。
對於年紀較大的病患,此治療方法可以保留聲帶及喉嚨,讓病患不輕易放棄治療,使用的引導藥物以紫杉醇類為主,美國、歐洲皆已通過,可讓下咽癌病人做為引導性治療。目前台灣尚沒有健保給付,但部分病人使用後,加上標靶療法,可以給予此類治療更好的效果。
不過,對於年紀較輕的患者,還是建議能夠開刀則盡量開刀,台灣咽喉癌成因大部分為抽菸、嚼檳榔導致,腫瘤的惡性度較高也容易復發,所以還是建議病患直接切除喉嚨,斬草除根。
而對於一些不適合開刀、年紀較大、身體狀況較差或不想手術的病患,同時希望保有說話能力的病人,以上這些條件則可考慮使用此療法。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少抽菸、嚼檳榔,減低致癌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