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副總統蕭萬長日前突然傳出罹患肺腺癌,住進台北榮總接受外科治療,讓各界對悄悄侵襲的惡性腫瘤感到心驚。國科會今天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預計未來人類將可透過早期的篩檢,預測癌細胞侵襲及轉移的機率,及早選擇治療模式,增加存活率。
衛生署統計指出,肺癌是目前台灣地區致死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主要原因是肺癌不易診斷,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可手術的比率通常不及3成。而且癌患預後也不理想,大約8成會在未來5年內出現轉移,平均5年存活率只有15%。
在這種情形下,唯有及早檢出,及早治療,才能提高肺癌病人的存活率。國科會表示,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的肺癌轉移機制,可從p53基因型突變、MDM2表現高低及Slug蛋白質總量等檢測值中,預測病人發生癌細胞轉移的機率,進而選擇標靶治療或其他治療模式,為癌患爭取一些生機。
研究團隊也認為,可依此研發增加p53-MDM2-Slug複合體的藥物,阻止癌細胞的侵襲及轉移,預計藥物研發成功上市仍需時5至10年。
【2009/05/27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