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只要說到癌症,幾乎所有人就聯想到「不治之症」4個字。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表示,以往的治療除了手術,就是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癌症的治療去年開始因為免疫治療的加入,這一年來有更多案例獲得控制,像是肺癌、淋巴瘤、頭頸癌與泌尿癌、消化道癌症等,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郭雨萱表示,目前研發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非常的多,台灣目前新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T淋巴細胞變性4(cytotoxic T-lymphocyte protein 4,以下簡稱CTLA-4)抗體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 1,以下簡稱PD-1)抗體,能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獲得控制。
「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新的藥物上市」,郭雨萱表示,目前的臨床試驗已朝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式前進,另外,找尋精準的腫瘤標記,優化個人化治療也是未來研究的主軸之一。相信接下來的10年,癌症治療會突飛猛進,治癒癌症也將不會再是個空的口號。
「減少副作用跟藥效的持久性」,郭雨萱表示,免疫治療不是沒有副作用,但是相較之下常常發生的較晚,而且與引發自身免疫相關,如腹瀉、內分泌系統失常及間質性肺炎等等,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如掉髮、噁心嘔吐、身體虛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低下。
另外,以頭頸癌為例,採用過標準第一線化學治療後無效的病人,使用免疫治療的存活時間也長於傳統第二線化學治療,而且療效更為持久。目前在大部份的臨床試驗都可以看到,似乎腫瘤標記PD-L1比例越高的病人,對於免疫治療的效果越佳,但是即便沒有腫瘤標記PD-L1的病人,仍有一部分對治療是有效的。換句話說,免疫治療是一種精準治療,然而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最精準的腫瘤標記。
免疫治療仍屬於起步階段,臨床試驗中,反應率通常是指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的比率,反應率越高暗示著治療效果越好,在黑色素細胞瘤方面約50%、淋巴癌50%、肺癌20%、肝癌20%、乳癌10%,顯然已優於目前傳統治療,但仍在努力當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