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明接任亞太骨腫瘤學會理事長 負壓手術挽救少女不截肢
台北榮總治療骨肉瘤成績斐然,團隊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機會挽救的肢體,目前截肢率不到百分之五,低於全球文獻報告的平均截肢率。
截肢率低,部分是因為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獨步全球,台北榮總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持續改良中,亞太骨腫瘤大會上個月在日本舉行,陳昭銘的口頭論文獲得第二名,題目便是尋找改良材料,讓膝、髖關節軟骨不受生物性重建影響。
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則經由同步視訊,從現任理事長、日本岡山大學教授尾崎敏文手中接下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新任理事長,這是第一次由台灣接下重任,若全球疫情控制穩定,預計後年在台舉辦亞太盛會,展現台灣醫療實力及擴大影響力。
而現今疫情之下,台北榮總依然為了照顧全球病童而努力,三月時,為了讓來自東南亞的十七歲少女保留骨本,等不及十四天隔離期滿就緊急手術 ,因為在負壓手術室,醫師穿著厚厚防護衣,在空調效果不佳的負壓手術室裡揮汗動刀六小時。
少女來自東南亞醫療先進國家,熱愛登山和運動,她當醫師的父親打聽到台北榮總的治療成績,尤其生物性重建技術可讓肢體保留骨本,於是不畏疫情,向衛福部提出緊急申請,突破許多關卡遠道而來。由於她的骨骼已被癌細胞嚴重侵蝕,再不動手術就可能骨折甚至需要截肢,入境第三天就緊急手術。
手術由陳威明、陳昭銘及多位醫護一同進行,這也是陳威明首次在北榮因應疫情設立的負壓手術室為患者手術。
由於負壓手術室中的冷氣也被抽走,無法有效降溫,醫護又得穿防護衣、隔離衣、N95口罩及面罩,加上骨科開刀需要電鋸和鐵錘,醫師汗如雨下,從旁協助的護理人員一直幫忙擦汗,大家還得小心翼翼,別讓汗水滴到手術傷口。
陳威明開了三萬台刀,他說這一台刀讓他刻骨銘心、永遠難忘,也深刻體會疫情期間第一線醫護的辛苦。
治療骨肉瘤治療,患者必須先化療, 再切除腫瘤,並接受生物性重建,術後再接受化療。少女的手術非常成功,成功保留肢體,她決定留在台灣完成後續治療。她告訴醫療團隊,台灣真的是好地方,感謝台灣醫護,並深深愛上台灣。
自體生物性重建是將長了腫瘤的骨頭取出,在體外接受高劑量放射線或液態氮超低溫冷凍,殺滅腫瘤後,再植回體內。陳威明解釋,自己的骨頭沒有排斥及尺寸不合的問題,日後更保留活細胞再長入、骨頭活化的機會,絕對比重重的鋼骨好,孩子不需要從此成為鋼骨人。
●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肉瘤是兒童與青少年(10至20歲)最好發的原發性骨頭惡性腫瘤,全台每年約有一百名新病例,男女比例大約六比四。
骨肉瘤與遺傳關係不大,常見原因有三,分別是基因突變、由其他骨腫瘤轉變及致癌物接觸史。好發任一骨頭,最常見膝蓋附近,包括位於膝蓋上方的遠端股骨、下方的近端脛骨、肩膀附近的端肱骨,以及髖關節附近的近端股骨。
常見病徵是睡眠或運動時,膝、髖及肩關節骨頭疼痛、痠痛,也可能摸到腫塊。若疑似或確診骨肉瘤,切勿在患部進行推拿、熱敷、針灸或拔罐等,以免腫瘤受外力影響而擴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明原因胸悶心悸不在意 急診才發現有罕見嗜鉻細胞瘤
胰臟癌是什麼?前兆、症狀、成因、如何預防,一次詳解告訴你
62歲B肝帶原者追蹤發現肝細胞癌 手術切除恢復佳
台語歌手疑骨髓瘤離世 典型4大症狀勿輕忽
罹患「癌王」胰臟癌半年恐奪命 但醫揭仍有轉機
改良處方治膽道癌 延長存活、降低副作用
膽道癌治療曙光 國衛院改良處方延長存活、降低副作用
巴戈胰臟癌逝世 醫揭「癌王」恐怖之處,半年恐奪命
越減越胖竟是22公斤大腫瘤 馬偕跨科「接力」摘除
胰臟癌早期無症狀 醫師籲高階健檢助揪出癌王
半年長5倍大!47歲女台商不菸不酒也不痛竟罹腎癌
疲倦、血尿小毛病?30多歲教師竟是罹患晚期腎臟腫瘤
「化療失敗,我還有救嗎?」膀胱癌轉移用藥有更多選擇,醫師建議先做這件事
「唱片封面教父」杜達雄與賈伯斯皆因神經內分泌癌逝!解析10大症狀與胰臟癌差別
85歲阿嬤患壺腹腺瘤 好習慣讓她避開癌症無聲殺手
陰道異常出血?白帶異常增加?出現這些症狀恐怕已罹患子宮頸癌
民眾關注壺腹癌 醫師建議有腺性息肉或癌症家族史定檢
壺腹癌罕見、致命又難及早發現 醫師:這項檢查有機會
壺腹癌預後不佳 北榮副院長侯明志提醒這個症狀別輕忽
無聲殺手壺腹癌 醫師:發現無痛性黃疸症狀不得大意
一發現就末期!醫點名「胰臟癌7大高風險群」 易輕忽共通點曝光
壺腹癌近年病例增加!壺腹位置特殊難發現,最常見這症狀
李應元、幸佳慧都是「壺腹癌」!7成患者最明顯症狀是這個
壺腹癌難早發現不易手術 若淋巴轉移存活率剩25%
李應元壺腹癌辭世 醫直呼「難纏」但定檢有機會發現
切完肺腺癌她發現胃腫瘤!雙鏡助攻保留胃功能
舌癌患者術後突發性心臟猝死 6小時內急救3次終救回
心悸、盜汗竟罹罕病副神經節瘤 台中慈濟醫院跨科拆彈
腎臟癌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 多數人未注意7個腎臟警訊
愛吃甜食、炸物小心「癌王」上身! 醫示警:大部分無法活超過5年
猜你喜歡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老翁腹股溝腫脹近30公分 檢查發現惡性脂肪肉瘤
余苑綺癌末卻無法再化療 余天曝將採最新型「熱療法」
生命故事/回歸本質,癌症遠離 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血便以為是痔瘡!直到內褲一片血漬…才診斷發現是直腸癌四期
生命故事/從抗癌生活走回平凡日常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要價不菲 細胞療法治癌 注意三要點
生命故事/謝謝您,我很好 抗癌之路因您而勇敢
我是癌友8/孩子,媽媽生病了:該讓他們知道多少?
癌友悲喊「病不起」 余天籲成立癌症藥品基金給付新藥
生命故事/擁抱希望 我的正能量向你靠近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生命故事/用我的故事給你溫暖 請不要怕,換我給你力量
5旬婦乳癌切除乳房自卑2年 重建乳房恢復自信
生命故事/重拾生命的信心 罹癌後我學會與自己對話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更遠…有癌友團體相伴的抗癌路,更無畏
癌友病不起 余天催設癌症藥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