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瘤如「千變女郎」 醫:最好定期健檢
11月10日是世界神經內分泌瘤日,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無明顯症狀而不易察覺,治療時多已晚期。因此呼籲需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若反覆出現低血糖、胃潰瘍等徵兆,應即早就醫。
神經內分泌瘤是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台灣神經內分泌醫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每十萬人僅約2至3人會罹患神經內分泌瘤,是較為罕見的癌症。因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和國內知名藝人馬如龍皆因此癌症離世,進而引發關注。但因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平均確診時間需5到7年,因此病人發現時大多已經晚期。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明晃表示,因為需多器官都有神經內分泌細胞,因此沒有專一性的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但主要好發於腸胃道,占了60%;其次為肺部,約為30%。陳明晃表示,雖然沒有專一性症狀,但因較常出現在腸胃道和肺部,因此若出現反覆性的低血糖、胃潰瘍,或是氣喘、心悸等症狀,就應該提高警覺。
這些症狀當中,又以低血糖最為特殊。陳明晃解釋,常見發生腫瘤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為胰島細胞,而胰島細胞不正常增生,使得胰島素分泌過多,因此造成低血糖。因此若發現這些症狀持續數周且吃藥後沒有改善,建議可到腸胃內科、消化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或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陳明晃也提醒因為腫瘤發生的部位、期別、症狀不一,猶如「千變女郎」一樣。建議還是定期做內視鏡、超音波、大腸鏡等深入檢查。他也表示,因應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神經內分泌醫學會將於11月規畫北中南三場衛教活動,讓民眾能更了解疾病的發生與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50後好發「癌王」胰臟癌!醫:留意背痛、上腹痛常見8徵兆
患胰臟癌4期未氣餒 他治療7年伴兒女成家生子
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 好發30至64歲 嘴有五異狀恐是徵兆
黃疸、上腹痛、體重減輕 小心胰臟癌找上門
「癌王」胰臟癌難治!初期有5症狀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
單側鼻塞半年當感冒 五旬婦遭黑色素瘤吃穿顱骨
使用無線藍芽耳機會增加腦癌風險嗎?美國FDA這麼說
健康男子突洗腎 醫查出他罹患發性骨髓瘤第二期
船長嚼檳榔上癮罹口腔癌 經治療仍留下不可逆功能傷害
膽管癌傳統手術效果有效 醫:次世代基因定序有新契機
抽菸、喝酒 醫師:是下咽癌的危險因子
男大生右膝痛 竟是惡性骨肉瘤上身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台灣全切除率高於美國 治療甲狀腺癌到底要不要全切?
口腔癌篩檢量降4成 民眾擔心疫情不想張口檢查
瞳孔有白點如貓眼?別開心!恐是罹患「眼癌」
八旬翁左耳抽痛被當中耳炎 轉介檢查竟是口咽癌第三期
「癌中之王」該怎麼防?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胰臟癌難以發現?這項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
耳朵痛不停恐是癌前兆! 出現6大症狀快就醫
人類乳突病毒 也會引發頭頸癌
老婦肚臍「流湯」 醫師一看:糟了!竟然是修女結
腎臟癌早期很少讓人感到不舒服 6常見症狀要注意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5%藏有癌細胞 留意身體6警訊
講話「燒聲」要注意 恐是罹患此癌!
「被遺忘的睪丸」癌化機率高10倍 醫師提醒別輕忽
工作過勞骨頭疼痛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
李明依罹甲狀腺癌/醫:甲狀腺結節多良性,僅5%藏有癌細胞
猜你喜歡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醫院辦21場攝護腺癌篩檢 2000人揪出100人PSA指數異常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血尿不會痛沒關係?醫:膀胱癌8成有無痛性血尿,還有其他這些症狀更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