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70歲老先生因腰痠背痛,在復健科復健半年,一次不小心跌倒骨折,送到急診才發現為「多發性骨髓瘤」,醫師提醒,無原因的骨頭疼痛、貧血久不癒、腎功能不佳,應進一步檢查。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邱宗傑說,多發性骨髓瘤是生長在骨髓中的血液腫瘤,不是常見的癌症,但近年發生率提高,早期診斷不易,患者出現骨頭疼痛、貧血或腎功能不佳的症狀時,已是癌症第3、4期,又往往先去骨科、復健科、或腎臟科就診,而延誤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頭可能呈蟲蛀狀,因此骨骼相當脆弱,台大血液腫瘤科醫師黃聖懿說,就有一名不到60歲女性患者,不過才拿起水杯,手臂骨就斷成3截。
黃聖懿說,年輕的病患多可採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或異體骨髓移植,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多為65歲以上老人,其體能較差,過去只能採用傳統化學治療,近年來增加免疫調節抑制劑及標靶藥物。
邱宗傑說,多發性骨髓瘤家族遺傳性不高,但他提醒,現有藥物選擇增加,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骨髓瘤,不要尋求偏方、及早治療。
【2010/03/0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