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美麗天空 向臨終癌患告別
得到「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的肯定,讓林欣怡驚喜,她決定將獎金全數捐出給院內的「馨寧花園」添購花草,讓更多患者在花園看看世界時,能夠減壓,得到療癒。
林欣怡原本就有繪畫基礎,學生時期曾因車禍損傷脊椎及腰椎,她每天復健、臥床就看著天花板,加上當時有同學因血癌離世,讓她決定成為心理治療師,在亞東醫院家醫科與安寧(馨寧)病房任職,陪伴安寧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欣怡畫中的李大哥,大腸癌末期,陷入經常昏睡、偶爾短暫甦醒的階段,但他說,臨終前想再到花園看看世界。
或許冥冥之中有定數,臨終前一天,李大哥清醒了且精神很好,家人推著他到馨寧花園,看著藍天白雲、陽光和煦,一旁花草繁盛,李大哥心情很好。當下她看見李大哥眼睛反射著藍天白雲,於是她拍下照片。隔天一早,李大哥離世。
畫作得獎後,欣怡非常驚喜,立即與李大哥的女兒聯繫,大家都相當高興。欣怡說,誰說患者臨終前只能一直躺在病床看著天花板?住在安寧病房也可以做其他事,只要患者想要或有意義的,醫護人員都願意努力嘗試。她感謝畫作獲得肯定,對她也是一種療癒。
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第8屆彩繪希望共選出癌症病友、親友、醫療團隊及兒童特別組共31幅得獎作品,即日起線上展出。
今天(10日)中午12點30分,更在臉書粉絲團進行直播,邀得獎者線上座談並透過其日常生活的記錄,讓大眾能一窺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觀看內容請上臉書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歌手朱俐靜、邰肇玫 癌後愛上不完美的自己
肺腺癌術前寫一封信好好道別 劉真離開給蕭彤雯的體悟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從癌症畢業 我真心覺得自己會好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全癌解碼 精準治療的癌症精準治療時代來臨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罹癌是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教我放鬆跟身體對話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 才能幫人打氣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3大重病打不倒 她成愛笑瑜伽老師翻轉癌後人生
推廣癌篩卻發現自己罹癌 郭瑩璱出書助癌友療癒
癌友有福了!台灣癌症基金會首創線上借髮
有愛說不出口?一張照片告訴罹癌家人:我愛你
鍾欣怡陪伴媽媽挺過10年乳癌療程,從自責到欽佩:「媽,你好美好堅強」
不畏疫情百人捐髮送癌友 假髮製作費持續捐募中
新藥給付/健保限縮 不利新藥試驗
新藥給付/部分負擔 落實使用付費
新藥給付嚴 患者抗癌 經濟休克
他拋下自尊,展示自己脆弱那面!只為「幫癌友爭取更多機會」
自費治癌成常態…33歲癌友離婚 數著存款說「如果沒了,那就沒了」
手術、化療、放療都沒辦法了,我還有活路嗎?
從不生病的他感冒了,拖很久都不好還開始痛!一檢查竟確診鼻咽癌…
27歲陽光男孩10年抗兩癌的秘訣 身體活動帶來正能量
癌患需家人陪 醫院為國中生上課
先後罹2癌,葉金川車照騎山照爬「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我更怕被維生管子束縛」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男性40歲後頻尿 小心「男人癌」上身 少吃高脂肪食物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