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韓柏檉,3年多前發現肝癌,切除了19公分、2公斤重的腫瘤;過了半年,又發現轉移到肺癌,總共經過12次化療和25次放射線治療,把病況控制住。
在接受必須性的治療後,韓柏檉回到學校繼續教書。平日他以生機蔬果飲食、旋轉舞、氣功、瑜伽打坐養生,生了這場病後,讓他體悟:「疾病來了,就是是面對它、治療它!」讓他重新思考並實踐新的生活方式。
精神科醫師庫柏樂羅絲曾分析臨終病人心理,會歷經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討價還價、接受等六個狀態。
癌友同樣多少也會「我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疾病找到我頭上?」或「我為什麼那麼不注意健康?」而感到懊悔與自責。
國外研究發現,5成癌友會出現情緒壓力;但國內醫院曾統計過,約有百分之8癌友有此困擾。
台北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有些癌友心理到了憂鬱階段,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失眠、焦慮,超過兩周時,癌症治療團隊會轉介病人到精神科,經過量表評估,發現確實有憂鬱、焦慮症狀時,會依個人狀況開藥。
嚴烽彰指出,尤其現今抗憂鬱藥物進步,有的藥除能助眠,甚至還有止吐、增加胃口等作用,適合緩解癌友的不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