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還是無法控制血壓怎麼辦?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患者若屬於頑固性高血壓,在藥物使用效果有限的狀況下,近年發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降低腎素分泌,達到穩定血壓的效果,術後能降低藥物用量。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但每4.5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高血壓相關死因,有沉默殺手之稱。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基本功,120/80毫米汞柱(mmHg)是最佳防線,超過140/90毫米汞柱(mmHg)即應就醫。高血壓患者中約有一成屬於頑固性高血壓,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已經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物,血壓仍高於160毫米汞柱(mmHg)。
正常來說,居家血壓數值應控制130/80毫米汞柱(mmHg)以下,若有腦中風、冠心症或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血管硬化疾病患者,或心血管事件高風險病患,像是糖尿病、腎臟病,收縮壓目標可降低到小於120毫米汞柱(mmHg)。
黃晨祐表示,台灣只有約三到四成高血壓患者達到適當的血壓控制目標,因此,重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仍舊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名。據研究,高血壓無法達標控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民眾對於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恐懼,導致遵醫囑情況不佳。
黃晨祐表示,大多數國人擔心的是高血壓藥物會帶來副作用,以及一旦吃了高血壓藥就得一輩子服用,種種疑慮都增加,用藥遵從性降低。他說,控制血壓除了藥物以外也得多管齊下,包含限制鈉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等。
近年醫學界也著手發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黃晨祐表示,高血壓有部分機轉來自於交感神經過度作用,特別是在腎臟,交感神經過度作用會刺激腎素(renin)過度分泌,活化下游的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同時刺激腎臟增加鈉離子及水分再吸收,最終引起血壓上升。
黃晨祐表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是利用血管介入手術的原理,將特殊的電燒導管置入雙側腎動脈血管壁內,利用穩定熱能安全地將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阻斷,達到有效控制血壓效果。
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該手術進行後,術後三個月量測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mmHg)、24小時血壓收縮壓平均下降4.7毫米汞柱(mmHg)。
黃晨祐表示,目前建議可嘗試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的高血壓患者,像是高血壓合併器官功能受損、高血壓藥物服從性不佳、對高血壓藥物耐受性不佳、藥物難治型高血壓等。不過,手術對於有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畸形或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等,則不建議施行手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