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整理】
問:我日前赴印度旅行,為防止吃壞肚子、腹瀉,出國前到醫院看診拿了止瀉藥,後來腸胃平安無事,準備的藥都沒用到,但回國後因為很想吃韓國泡菜,一下子吃了一大堆,還導致上吐下瀉。
當時突然想到手邊還有止瀉藥,因此吞了一顆,沒想到卻引起副作用,四天無法順利排便,雖然試過了喝蜂蜜水、吃香蕉、秋葵等,但都無效,請問止瀉藥真的會導致便秘?使用時應該注意什麼?(台北市,上班族)
書田診所康宏銘醫師答:
出國旅遊時,常會出現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可能與各地區流行的細菌、大腸桿菌型別不同,每個人耐受度不同有關,如果加上出國時亂吃,有些人很容易引起腹瀉,如果輕微的腹瀉(一天三到五次),腸子已處於發炎狀態,建議頭一天先喝水、暫時不要吃東西,第二、三天只吃些流質、米湯類食物,飲食盡量清淡,讓腸子慢慢修復,之後再恢復一般的飲食,不一定要使用止瀉藥。
但如果嚴重的腹瀉,或排便時發現黏液,且糞便呈暗紅色出血,最好趕緊治療或先使用止瀉藥。有的人體質較敏感,服用止瀉藥後,確實會引起便祕,如果吃蔬果、喝白開水等都沒用,建議可到醫療院所經醫師診斷後,使用較溫和的整腸藥來改善。
提醒當腸胃發炎時,更應盡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精緻糕點等甜食,也不要喝含糖飲料、汽水,這類食物不含纖維質,對促進腸道蠕動沒有太大的幫助。
【2014/11/29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