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約開出3億6000多萬處方箋,換算每天約可以開出近10萬張處方箋,台北醫學大學資訊研究所教授李友專,運用健保資料庫分析2017年所有處方箋,發現平均600張處方箋就有1張有不當用藥問題,影響約42萬名患者,以腸胃藥、過敏藥、安眠藥、降血壓藥、抗生素和降血糖藥最常被不當使用。
李友專表示,此次調查中,就發現有位9歲女孩被診斷為感冒,但處方箋中卻出現思覺失調症藥物Solian,進一步發現,依照女孩症狀,常見的處方箋應該是開立肌肉鬆弛劑,與Solian藥名極為相似的肌肉鬆弛劑名為Solaxin。
兩者前面三個字都是「sol」開頭結尾也有「n」,疑似因此被誤植,李友專說,整體分析除了該案以外是否也有類似的事件,果然把肌肉鬆弛劑開成思覺失調症的藥物,完全不是少數案例;李友專表示,沒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使用到Solian,反而會出現頭痛、精神恍惚的症狀,也可能傷及腦部的中樞神經。
過去也曾發生過,應該開立感冒糖漿給患者,卻開成降血糖糖漿,10多年前,就有位婦人同樣因為感冒就診,醫師應開立抗組織胺,卻開錯給予降血糖藥物,讓該位婦人在睡夢中因低血糖死亡。
李友專說,醫師開立處方箋後,雖然有藥師把關,但是藥師的工作純粹是針對藥物的劑量人體是否可以負荷,或是藥物之間是否會產生交互作用協助做判斷,不一定會去看醫師的診斷與開立的藥物,兩者之間是否合理,即可看了也不可能熟知所有科別的用藥。
因此,醫師自行的把關非常重要,只是醫師連看一位病人的時間都只有3到5分鐘,開藥幾乎都是反射性的動作,李友專也說,其實分析不當用藥的原因僅有二大原因,輸入錯藥物名稱、忘記輸入疾病診斷碼,若是未來能透過AI協助警示醫師,能有效降低不當用藥的機率,也能避免憾事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