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郭政芬/湖口報導】
藥品百種款,竹縣仁慈醫院藥劑科主任陳佳君指出,許多民眾有「磨粉用藥」迷思,認為藥物磨粉後,吸收較好,但此恐破壞維持藥物的安定性,易受潮變色或失效。
陳佳君說明,藥品分為各種劑型,配合藥品特性作用與安定性等,有些藥品需整粒吞,有些適合嚼碎吃。
陳佳君表示,有些民眾拿到藥後,會自行減藥、剝半吃,或為了方便小孩、老人就把藥磨碎,此舉破壞原本包覆維持其安定性的糖衣或膜衣,當藥物暴露於空氣中,接觸面積大增,易有受潮、變色、失效等現象產生。
甚至,某些藥物若經過磨粉,會導致藥物失效、劑量傾釋、口腔黏膜及腸胃道刺激、藥品味道不佳等問題。
陳佳君解釋,有些藥物應避免磨粉,例如樂可舒腸溶衣錠(Dulcolax)因其藥物成分會對胃部引起刺激,故製作成腸溶衣錠。
陳佳君說,緩解心絞痛的「舌下錠」,是經由舌下微血管快速吸收製作成的,故不可磨粉;「發泡錠」藥物須溶於液體中使用,其藥物成份遇到水時,會結合成適當酸鹼度的緩衝溶液,利於胃腸吸收,也不適合磨粉。
另一方面,「長效釋放錠」能緩慢地將藥物釋放出來,若經磨粉,劑量會在瞬間全部傾釋,造成過量的危險。
「糖衣錠、膜衣錠」此類劑型可避免藥物直接接觸到空氣,也可避免藥物本身有不好的味道。
陳佳君建議,藥品磨粉的問題多,民眾可事先詢問藥師此藥是否適合磨粉。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