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佳玲/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藥師】
衛生署規定藥袋須註明許多資訊,藥袋資料豐富齊全,學會看藥袋,用藥更安全。
目前藥袋上必須有病人姓名、性別、藥名、劑量、數量、用法、醫療機構名稱與地點、調劑者姓名、調劑年月日,以及作用或適應症、警語或副作用等資訊,部分醫院還特別加註藥品外觀、特殊服藥圖示或其他用藥指示。
藥名:一般會列出藥品的學名、商品名及中文名,學名是藥品統一名稱,商品名及中文名則因藥廠不同而有不同名稱。
用法、劑量、數量:指藥品使用時間、劑量,如一天三次,每次使用一粒,數量則是給予的藥品總量。
作用或適應症:指藥品的治療用途,如高血壓。
副作用或警語:藥品服用後可能出現的不舒服症狀,如惡心、嘔吐;或特殊提醒,如氣喘病人須謹慎使用,提醒民眾用藥時注意。
藥品外觀:藥品形狀、顏色或是刻痕,方便將藥品放回藥袋時不會弄錯,避免放錯藥袋而吃錯藥。
特殊服藥圖示:常見有公雞,顯示早上服用、太陽則是中午使用、月亮是睡前服用等,特點是清楚明瞭,可讓不識字或是視力差的民眾,依照圖樣用藥。
其他用藥指示:提醒民眾需注意的部份,可能是與食物或是生活作息相關的建議,如本藥不可與葡萄柚汁併服。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