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趙容萱/西區報導】
台中市15歲林姓國中生愛打籃球,本月初左腳扭傷,貼上民俗療法的膏藥,沒想到6小時後,腳踝敷藥處出現無數個大水泡,左腳腫得像豬腳,立即掛急診,直呼「太可怕了」。
台中市西區署立台中醫院感染科醫師陳宗家說,林姓國中生經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並且會同傷口中心協助處理水泡傷口,共住院十天,他建議,民眾如發現身上出現紅腫熱痛,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林姓國中生愛打籃球,暑假期間天天往籃球場跑,8月初,他因為左腳踝扭傷,媽媽帶他到門口寫有「專治跌打損傷」的民俗療法館貼膏藥。
林姓國中生說,館內人員以貼布,將搗碎草藥敷在扭傷的左腳踝,返家後,他覺得敷藥處有些刺痛,誤以為是藥效發揮功效,不以為意,6小時後,他覺得敷藥處又脹又痛,相當難受,把貼布打開,發現敷藥處出現很多大水泡,水泡面積布滿整個腳背、腳踝,腫得像豬腳,「太可怕了」。
陳宗家研判,林姓國中生可能對貼敷的藥草過敏,造成嚴重接觸性皮膚炎,水泡面積至少20公分見方,看起來相當嚇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