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慢性病患領藥後,自行分裝到藥盒。專家提醒,分裝藥品有一定風險,例如藥品分錯,或自行切藥影響劑量,藥品也容易遺失等。建議民眾定期清洗藥盒,取藥時避免手上有汗水或汙漬汙染藥品,進而影響藥效。
「一剝藥,藥就飛走了。」許多慢性病患者語帶無奈,從醫院拿了大袋小袋的藥返家,還得花功夫分藥,有時不僅分錯,藥還可能在分裝時不見,分完藥之後,還可能忘記自己吃到第幾天。
加上患者並非是專業藥師,有時長得太類似的藥品,還可能有重複服用的問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陳必立說,台灣的病人很聰明,拿到藥品後,會自行分裝到藥盒,藥盒能提升服藥的便利性,藥盒也可隨身攜帶,但分裝藥品會有一定風險。
另外,分藥者不一定是患者本人,常是照顧者,常分錯藥,即使藥品分對了,藥盒上未標明清楚,患者很可能忘記吃藥或重複用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台灣天氣潮濕,民眾使用一般藥盒,通常不會清洗,但是手拿藥品的汗水或汙漬會汙染藥盒,有可能讓藥品受潮或受到其他汙染,進而影響藥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智慧藥盒系統」,協助慢性患者用藥,改善分藥問題。
智慧藥盒分裝後,上頭會寫明每一款藥品的名稱、副作用、注意事項,分裝好的藥品可以直接撕開當日分量攜帶。目前使用需自費,7天用藥費用50元,9月推廣至今,每天有40到50名患者使用,最近北醫附醫收到指定捐款50萬元,指定幫助低收、獨居老人等需要智慧藥盒的慢性疾病患者,估計可供1萬人次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