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副作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劉采艷表示,降血壓藥物的種類相當多,醫師通常會依據患者狀況以決定使用何種藥物,但需注意的是,雖然藥物安全性高,但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時仍要注意過量使用可能產生副作用。
劉主任指出,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抑制劑若長期使用過量應注意,因為可能引發咳嗽,甚至可能引發患者的腎衰竭;使用乙型阻斷劑則必須注意是否出現心跳過慢,少數人會有失眠、幻覺、陽萎等情形;鈣離子阻斷劑則可能產生心悸、臉部潮紅、頭痛、惡心、腸胃不適、皮膚搔癢出疹等副作用。
至於使用利尿劑者,若長期過量服用,必須注意低鉀血症的發生,長期使用也應注意糖的耐受性可能會變差,並可能導致血糖偏高。利尿劑最好在早上使用,因為吃了利尿劑會想上廁所,甚至影響到夜間的睡眠。若患者出現任何不適症,建議向醫師洽詢比較好。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百坪豪宅和2千萬資產 兒女每周來訪卻讓她「深感憂慮」
‧78歲退休老闆賣房搬去養老院「不留一毛錢給兒女」遭驅逐無家可歸
‧青椒的籽先別去掉!營養專家:種子和籽蒂藏著健康密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