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拿出你的藥袋,仔細端詳一下,藥袋上的資訊是否充足而詳細?為了保障病患的用藥安全,衛生署修訂醫師法第14條,強制規定藥袋應該增列警語、副作用、調劑者姓名與調劑年、月、日。
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今天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報告醫療法第66條,以及醫師法第14條條文修正草案。在修正草案中,規定藥袋標示必須詳實、一致,獲得多數立委支持,預計下午將初審通過。
台灣不時傳出藥害消息,病患吃藥已經吃到出現明顯副作用,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停藥,還是繼續吃藥,病沒治好,小命差點不保。
或是感冒病患,因為鼻塞吃了抗組織胺,卻不知道吃藥之後會有嗜睡的副作用,如果此時還開車、工作,就可能發生意外。
葉金川說,未來,醫師診治病人交付藥劑時,應該在容器或包裝上,載明病人姓名、性別、藥名、劑量、數量、用法、警語或副作用。執業醫療機構名稱與地點、調劑者姓名及調劑年、月、日。
其中,警語和副作用、調劑者姓名是新增項目,過去是標明交付日期,未來則改為調劑的日期。
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廖繼洲指出,民眾到藥局購買成藥時,因為成藥都有包裝,上面就附有標示、警語、使用期限等完備的資訊,因此不用另行用藥袋標示。
至於中藥部分,廖繼洲指出,科學中藥也要比照辦理。不過,傳統中藥的飲片、藥湯等,則不受此限。
【2009/04/06 聯合晚報】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