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藥局生意慘澹,為了賺錢,不少藥師只好在西藥房裡販售掃把、衛生紙、漂白水,有人甚至在藥局外面擺設了檳榔攤,一邊調劑藥物,一邊包起檳榔。學者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大醫院不願意釋放處方箋。
衛生署藥政處、康健雜誌今天公布「2008全國社區藥局大調查」、「2008厝邊藥師大調查」,結果顯示,國人非常不尊重藥師的專業,而民眾到藥局買藥,就像至便利超商買飲料一樣隨便。
調查發現,兩成五以上的西藥房一個月接不到50張慢性處方箋,平均一天接不到兩張。衛生署前藥政處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王惠珀表示,因為大醫院不願意釋放處方箋,以致藥學系訓練出來的藥師沒有機會在藥局發揮調劑專業。
為了餬口維生,許多藥局成了社區型雜貨店,幾乎什麼都賣,包括清潔劑、衛生紙、衛生棉、漂白水,影響了專業形象。北部某藥局甚至在店門口擺設了檳榔攤,穿著白袍的藥師兼賣起檳榔,據說檳榔收入還高於賣藥。
王惠珀認為,民眾對於社區藥局及藥師的定位有所懷疑,政府必須負起一半責任,如果規定各醫療院所釋放一定比率的處方箋,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調查發現,高達四成的民眾根本不尊重藥師的專業,到藥局買藥,幾乎不問藥師任何問題,拿了藥,給了錢,就走人,形成了「藥師不說,民眾不問」的奇怪現象,
問卷發現,四成五受訪民眾表示,藥師會主動替他們解說用藥資訊,兩成五民眾反映,藥師不會解說用藥資訊。近六成藥師則表示,諮詢時間不到五分鐘,這意味民眾買藥跟買飲料一樣倉促。
藥師柯明道就表示,台灣人太愛吃藥,用藥習慣不好,許多人一走進西藥房,就指定要買哪一種藥,根本不想聽藥師的介紹解釋。
「藥品可不是乖乖、巧克力!」柯明道無奈地說,藥物是一刀兩面刃,可以治病,但也可能致命,民眾應該信任藥師的專業,主動詢問藥師相關問題,包括,成分、療效、適應範圍、有效日期等,並說明自己正在服用哪些藥物,以免重複用藥。
【2009/01/15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