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藥問題多,新藥不見得沒有藥物交互作用。長庚醫院研究發現,目前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首選藥物,新型口服抗凝血藥(NOAC),患者如合併使用黴菌感染用藥luconazole,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多出138%。
林口長庚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主任、心臟內科醫師張尚宏表示,心房顫動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推估目前台灣有超過40萬名患者,患者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傳統藥物Warfarin容易與藥物食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不便。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問世後,大幅提高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及藥物順從,不必定期回診監測,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明顯較少,成為治療心房顫動的主流用藥。巨量資料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以最新統計技術,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9萬多位使用NOAC的心房顫動病人,發現也會有交互作用。
結果發現,使用NOAC時,若與amiodarone(常見的心律不整藥物)或fluconazole(黴菌感染用藥)合併使用,與單獨使用NOAC者相較,增加37%到138%的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張尚宏表示,這類病患最好避免同時開立這兩種藥物,以免出血。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17年10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更多健康推薦
‧年輕夫妻買900萬房月付2.5萬貸款 七年後含淚脫手:還是租屋幸福
‧她把家裡「衣物收納箱全丟光」獲4大好處:有益健康又省錢
‧茶葉可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 研究揭這樣泡茶達到的效果最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