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市售以「氯化鉀」取代部份氯化鈉的減鈉鹽品,因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鉀-40,食藥署要求強制標示,但許多人質疑將造成恐慌。營養學專家表示,鉀-40是天然放射性物質,存在於許多食品中,且國人鉀攝取量不足,目前鉀離子帶來的好處遠大於輻射危害。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秘書長方儉表示,不否定低鈉對控制血壓的重要,但民眾應該減鈉而不是加鉀。
對此,營養師林世航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鉀的攝取量建議是每天3500毫克,依據有助控制血壓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指引,需求量至少須達到4000毫克,可避免血壓升高。以目前台灣人飲食狀況,鉀離子攝取量不到2800毫克,遠低於WHO建議量。
林世航表示,鈉、鉀是體液中主要電解質,鈉離子是人體細胞外液,如血液、體液的主要陽離子,鉀離子則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陽離子,因此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非常重要,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呂廷璋則表示,這個議題是溝通問題,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他表示,國人一般飲食鈉的攝取過高,鉀卻不足,營養學界與國健署長期推動添加鉀的低鈉鹽計畫。若因為該放射性是自然現象卻要強硬標示,將使多年努力功虧一簣。
林世航表示,鉀-40是天然放射性核種,並不是人工放射核種,只要吃任何含鉀的食物,就一定會攝取到,且人體多餘鉀離子會經尿液排泄。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