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雞被施打激素和抗生素?免驚!做到2點放心吃
提到雞肉,大家總是憂心忡忡。
有人擔心雞肉激素超標,會引起孩子行早熟;有人擔心雞肉抗生素超標,會引起人的耐藥性;有人擔心雞肉細菌感染,會引起食物中毒;有人擔心雞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會傳染給人。
這雞還能不能好好吃了?
一、雞40多天出欄不是因為用了激素
散養的雞怎麼也要幾個月才能出欄,現在有的雞40多天就出欄了,用了激素吧?
並沒有。
40多天出欄主要是品種和科學餵養的功勞。
比如白羽雞這個品種,42天平均體重就有4斤半左右,就能出欄了。
而規模化養殖會根據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提供營養均衡的配方飼料,這使得飼養雞比散養雞長得更快。
所以雞出欄早不一定是使用了激素,你可能會反駁:不一定不等於沒有。放心吧,養殖戶真不會傻到給雞用激素,因為激素並不便宜,而用激素並不能促進雞生長,反而會增加雞患心臟疾病、腹水等的風險,再說了激素也不便宜。
二、「長多個翅膀的雞」跟激素無關
標題用了引號,為什麼呢?
因為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的雞,網上流傳甚廣的「長了多個翅膀的雞」不過是P圖惡搞,再配上「都是激素惹的禍,會引起孩子性早熟」的言論,就製造出了足足的恐怖感,嚇得很多人都不敢吃雞翅。
再說說激素和性早熟的關係,即使雞不使用激素,它本身也含有少許激素,就像是其它肉或奶中都含有少許激素一樣,但是並沒有研究發現,食物中內源性的這些激素會引起孩子性早熟;而性早熟倒是可能跟能量過剩引起的肥胖相關。
所以雞肉放心吃,而要預防孩子性早熟,還不如讓孩子營養均衡保持健康體重來得重要。
三、雞肉抗生素殘留並不嚴重
如果濫用抗生素,一旦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回頭再被細菌感染,抗生素起不了作用,病就難治好了。
而規模化養殖的雞跟散養雞相比,生存空間狹小,空氣流通差,容易滋生病菌並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就有養殖戶為防止雞生病濫用抗生素。
所以很多人不敢吃雞肉。
其實我們過於擔心了,因為: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對重點抗生素進行了系統評估,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獸用抗生素與人類耐藥菌的感染並無直接聯繫,人類耐藥菌的產生,主要源自醫院的抗生素濫用。
所以用不著擔心雞肉抗生素超標而不吃雞肉哦。
四、雞肉的確會污染各種病菌,加熱徹底就不用擔心
一直都有「雞肉被檢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彎曲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超標,導致人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報導,比如7月29日就有報導,一位英國兩個孩子的媽媽吃了感染大腸桿菌的雞肉後死亡。
今年7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了2009年~2015年食源性疾病的數據。
結果顯示,在特定食物被確認為病因的爆發中,雞肉是食源性疾病的第一大病因,其引起的患病人數為3114人,佔總患病人數的12%。
看到這些報導,我們對雞肉的擔心又多了幾分,可因此而不敢雞肉卻沒必要,因為:
吃雞肉引起食物中毒的報導基本都是吃了沒熟透的雞肉,或者熟透但因為廚房不當操作交叉污染的病菌的雞肉。
平時廚房操作注意生熟分開,雞肉又熟透了,就可以放心吃雞肉了。
五、高溫可殺死禽流感病毒,熟透的雞肉放心吃
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雞可以通過以下4個途徑把病毒傳染給人。
1.直接接觸
2.接觸後沒立即洗手
3.宰殺時在現場
4.吃了雞污染的其它食物
所以只要切菜時生熟分開,隨時清洗雙手,又把雞做熟了吃,就不用擔心會被傳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不耐熱)。
總結一下,想要放心吃雞,只需要做到2點:
1、購買大品牌的雞肉
2、做熟了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日本草莓又農藥超標! 解禁後首見福島五縣產品不合格
疑染沙門氏菌國外下架「健達出奇蛋」 台灣也回收360盒
日本草莓又九批農藥超標 食藥署:日方可改准用農藥
銷美金針菇 李斯特菌汙染爆2起
再傳第2起台灣金針菇染李斯特菌?美FDA回收
日草莓農藥超標食藥署稱「層級太高不會停止進口」 陳時中這樣回
金針菇李斯特菌汙染 官方追來源與流通
日草莓又出包 9款農藥超標
我金針菇 美驗出李斯特菌汙染
輸美被驗出毒菇 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稱出口前採陰性
台金針菇在美被檢出李斯特菌 專家點出這些環節有問題
國產金針菇驚傳驗出李斯特菌 彰化衛生局:全面下架追查來源與去向
金針菇在美驗出李斯特菌 食藥署:非供生食台灣不驗微生物
台灣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需注意,最嚴重可能引發腦膜炎
牛排、火鍋雪花是真油花? 食藥署規定標示注脂肉
飲料效期後標示「+S」代表什麼?食藥署解答:和日本食品有關
日本草莓周周出包 食藥署要逐批查
德國山桑子汁、義大利山桑子膠囊 驗出人工放射性核種
福食今起解禁外界批預告期短 陳時中:已幾百萬人討論
福島食品來了! 食藥署公告即日起生效
學者:開放福島5縣食品 健康風險極低、可忽略
艷麗紅湯圓恐暗藏毒性化學物質 可用驗鈔筆檢視
開放日本福食 總統府證實:蔡英文一月底曾與安倍通話
把關核食 僅3都有輻射檢驗設備
食藥署晚間公布日本食品輻射評估報告 研究:風險可忽略
2月為食物中毒高峰 食藥署揭食物保存最安心溫度
「千葉漁產」在台吃得到? 食藥署駁廣告不實
植物油加工恐含致癌縮水甘油 餅乾巧克力113年納管
韓國熱銷即撕即飲石榴汁 檢出糖精銷毀三千多公斤
3月前開放福島5縣進口食品?食藥署:持續做風險評估
猜你喜歡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少婦家中昏倒留五歲兒 醫師教如何保命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早餐吃對了嗎?/早餐吃得巧 營養又省錢
早餐吃對了嗎?/香蕉燕麥烤餅 配花生蓮子湯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