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將新增農藥「賽安勃」、「賽派芬」在茶樹上,其中,「賽派芬」致癌等級為C,C級的分類,是對於部分動物有致癌風險,但對人體並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有風險;但去年引起爭議的氟派瑞屬於沒有風險的E級,為何氟派瑞卡關,但相對風險略高的C級「賽派芬」卻預告了,預告公告的原則是甚麼?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是以科學證據為原則,但也與社會氛圍有關。
農委會、衛福部、食安辦公室今天開聯合記者會,澄清民眾對於農藥的疑慮,強調是讓農作物制定一個安全殘留容許量標準,並非放寬標準。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制定農藥的殘留容許量標準,是依照科學證據的審核,但是去年卡關的農藥氟派瑞至今沒進度,他說「社會的氛圍你沒有辦法,對不對?」氟派瑞是因為已經過了以後才撤掉的,不是沒有過,撤掉的理由,他坦承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氛圍。
潘志寬表示,當時專家委員都有背書,但食品衛生安全有三個面向包括「評估、管理、溝通」,但只能說當時溝通沒做好,沒辦法說服每個人,他認為溝通很重要,且當時有些茶農說不需要用,他認為,這是溝通的問題,後來預告公告的內容就改進很多,把資料都揭露出來,說明訂定殘留容許量的緣由,以及與各國的比較。
現場媒體詢問,那未來農藥申請制度與流程,究竟哪些要看科學證據、那些要靠溝通,標準究竟在哪裡?潘志寬說,科學證據一定是最基礎的,若科學證據不支持,溝通就沒有用了,科學證據出來,食藥署預告,這就是一種揭露方式、溝通,讓大家表示意見。
媒體再追問,那氟派瑞還要「溝通」多久?甚麼時候可以使用這支藥物,潘志寬說,大家都知道、了解氟派瑞沒問題了嘛,現在要「走程序、走程序」,程序該怎麼走就怎麼走,程序也是溝通的方式之一。
農委會藥毒所所長費雯綺表示,賽派芬是日本開發的茶樹新藥,在我國取得登記會,會要求提供物理化學資料,以及動物急性、慢性毒的實驗,同時對環境的消散性、光分解等都必須要有實驗報告,這藥物在茶樹上有新的防治效果,從開發到登記其實沒有這麼容易。
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表示,這主要是防治茶的葉蹣類,因此要引進新的作用機制的藥物,為了達到相同的防治效果,同時對農方也比較不會產生用藥的抗藥性,讓農民有藥物可以選擇。所謂的分類分級,A級是對人類有致癌風險,這類藥物不會讓他登記,BC兩類,動物實驗可能有致癌風險,但並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對人類有致癌風險;至於E級是沒有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