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失智與健忘不同!走不穩且講話顛三倒四症狀要當心,提早發現1症狀是治療黃金期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食安拉警報

食品標示從簡 食藥署推QR code雲端化

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左起)、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監事黃鈺生、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陳俊榮、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出席座談。
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左起)、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監事黃鈺生、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陳俊榮、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出席座談。
記者徐兆玄/攝影

台灣幾經食安風暴後,食品標示成為民眾選購產品的重要資訊,但不少民眾發現,購買泡麵等食品時,標示的數十種成分、化學名根本看不懂,不免質疑「標示有用嗎?」一場食品標示座談會上,專家均認為複雜的食品標示,無法提供資訊,甚至嚇壞消費者,連業者也無法可依循;因而提出以QR code掃描來取得資訊,取代一大串標示的方式,才能發揮真正功能。

聯合報系1月23日舉辦一場食品標示座談會,食藥署與多位學者、專家分別提出對國內食品標示的問題討論與解決方向。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智慧型標示確實是可以討論的方向,但必須所有業者有足夠的資源、能力做,因此,需要凝聚業者的共識,或逐步實行,達到消費者知的權利,但標示又不會過於複雜的目標。

潘志寬說,食藥署會針對食品標示問題,蒐集各界意見以評估與討論。

國內經過多次食安風暴後,尤其是包裝食品上食品添加物標示寫得密密麻麻;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表示,光以泡麵來說,所有標示包括過敏原、成分、油包的標示大概就有80幾種,標示實在太多了,應該簡化,況且食藥署已積極做源頭把關、監測等工作,並要求業者把資料上傳到食品雲,若消費者想查詢,手機一按都可以看得到資訊、數據,無損消費者權益。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表示,確實不少人正討論「智慧型標示」方法,以醬油來說,若消費者想知道醬油含有哪些成分,可透過產品包裝上的「QR CODE」掃描而得知,就不用所有成分都標在包裝上,只要標示「民眾直接想知道的內容」即可。

食安 食品添加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