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冬天洗完暖呼呼熱水澡馬上鑽被窩是錯的!專家:會害你睡不好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一爬階梯就喘?別只怪年紀大了 日醫:腎功能正默默惡化

爬樓梯示意圖
爬樓梯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爬樓梯時特別容易喘、最近總覺得沒力?許多人會直覺認為是年紀到了,但醫師石川英昭提醒,這些看似普通的疲勞,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KD)」正在悄悄惡化的信號。

慢性腎臟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高齡者更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生活習慣病,使腎臟承受更大壓力。當腎功能持續下降,身體會出現倦怠與貧血,進而引發頭暈、階梯稍微走一下就喘的情況。因此,醫師提醒,一旦出現上述情形,不妨先把慢性腎臟病納入可能性。

腎臟「太能忍」,等到發現往往已進展

腎臟負責過濾血液與排出廢物,但因其功能高度代償,即便受損也不易出現明顯不適。因此不少患者直到出現貧血、浮腫或疲倦明顯加劇時,腎功能其實已掉到危險區。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依賴抽血與驗尿,尤其是「eGFR」與「肌酸酐」數值。雖然現在健檢多會提供這兩項數值,但民眾對腎臟病的認知仍偏低,延誤了及早治療的時機。

藥物也可能是兇手:止痛藥+降壓藥的組合最常見

對高齡者而言,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風險是「藥物的疊加效果」。降壓藥、利尿劑與止痛藥的組合,是最容易造成急性腎損傷(AKI)的典型情況。

許多長者因同時在不同科別拿藥,無意間增加腎臟的負擔。醫師提醒,不論處方藥、成藥或保健食品,都應向主要照護醫師完整說明,以避免危險的藥物交互作用。

更重要的是,沒有被診斷出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往往風險更高——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已經下降,直到某次急性發作才意識到問題已非常嚴重。

慢性腎臟病雖不可逆,但仍可把疾病「凍結」在安全區

慢性腎臟病的核心問題在於腎臟內的「腎元(Nephron)」無法再生,因此無法完全恢復健康。但這並不代表患者只能悲觀以對。近年來已有新型藥物問世,可有效減緩慢性腎臟病的惡化速度;搭配營養、運動與藥物的整體管理,高齡患者依然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平穩走完人生。

醫師建議,遇到飲食控制、藥物使用或生活調整的疑問,務必與腎臟科、護理師與營養師討論。醫療團隊能協助患者在「治療」與「生活」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

早期識別最重要:不要忽略身體的微弱訊號

慢性腎臟病若進入末期,將面臨尿毒症與透析的巨大負擔,不僅患者辛苦,家屬也同樣承受壓力。因此,越早發現、越早處理,就越有可能將病情穩定在安全狀態。醫師提醒,以下症狀都值得提高警覺,像是走樓梯容易喘、頭暈;持續且不明原因的疲倦;腳部浮腫、夜間常起床尿尿;貧血或食慾下降。這些看似日常的小變化,都可能是腎功能下降的訊號。

慢性腎臟病 腎功能 止痛藥 高齡 貧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