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尾牙季/解酒液真能「醒酒」?

宴席過後酒酣耳熱,不少民眾找各種方法「醒酒」,自覺清醒就可上路。對此,桃園療養院成癮治療主治醫師魏廉中表示,酒精在人體裡的代謝速度很難靠外力加快,通常達到高峰後會隨著每人體質不同慢慢遞減,無法偷吃步,呼籲民眾只要喝酒,就絕對不能開車。

近日有一名女子酒後駕車,遇到臨檢,突然拔草放入口中咀嚼,讓執勤的警察為之傻眼。事實上,有不少人以為大量喝水、排尿,就能稀釋體內酒精濃度,其實是錯誤觀念。

魏廉中說,黃湯下肚後,酒精分子隨血液進入人腦的速度非常快,卻不會快速代謝,因此很快就會影響人的判斷力、注意力和協調力,不只沒法判斷煞車距離、對車輛的控制力也不夠。

國民健康署健康教育及菸害防制組代理組長羅素英則說,一旦血液裡的酒精濃度達0.05%,就足夠影響協調力,導致危險駕駛。

至於坊間販賣的「解酒液」,也根本不能解酒。魏廉中說,解酒液等相關飲品喝下去後,會有提神的感覺,是咖啡因造成的假象,實際上酒精無法快速排出人體,人其實還是在酒醉狀態,專注力仍大受酒精影響。

桃園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周孫元也補充,市售解酒液通常含有維他命B,幫助保護神經,以減緩隔日宿醉的痛苦,但絕對不能用來醒酒。最根本的方法,仍是嚴格執行酒後不開車。

預防員工酒駕,企業怎麼做?

●桌酒限量供應

●宣導尾牙酒後,一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規定員工酒後需要指定代理駕駛

●和民間車隊合作,提供代駕服務

●建立桌長、副桌長不喝酒制度,擔任駕駛值日生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資料來源/各企業

製表/鄭涵文

※聯合報提醒您 開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車

酒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