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認為,輪班工作的人夜晚最好不要食用牛肉、內臟等富含鐵質食物,這樣較不會打亂肝臟生理節奏,對肝臟、身體新陳代謝功能會比較好。
研究人員指出,輪班工作的人之所以較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疾病,可能是因為生理時鐘被打亂所造成。人體主要掌管生理時鐘功能在大腦,大腦生理時鐘可用來調節睡眠、飲食。不過身體其他器官、組織也都有生理時鐘,像肝臟生理時鐘功能就可用來調節血糖穩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糖尿病」醫學期刊(Diabetes)。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飲食中的鐵質在肝臟生理時鐘運作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猶他大學研究員裘迪斯‧辛寇克斯博士表示,鐵可以幫助肝臟生理時鐘設定,這雖然是老鼠實驗,但研究結論或許也適用於輪班者。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顯示,輪班工作者若在晚上食用富含鐵質食物,很容易加劇肝臟生理時鐘變化,肝臟就比較無法與大腦同步協調運作。一旦肝臟、大腦新陳代謝無法協同作用,此時器官、組織又累積大量鐵質,就很可能干擾白天、夜晚新陳代謝正常變化,進而影響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