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扭傷要冰敷 但是正確步驟和原則你懂嗎?
從RICE、PRICE 到PREACE & LOVE,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置越來越長,但「冰敷」好像變得越來越短,從以前三天、一天到現在沒那麼鼓勵冰敷,弄得一般人好亂啊!
冰敷的目的是止痛,不是治療
急性受傷時,軟組織會充血、甚至血管破裂,造成患部腫脹,而冰敷的目的,正是讓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傷處的腫脹以及痙攣,目的是在「止痛」,減少腫脹壓迫造成的疼痛。冰敷的目的既然是「止痛」,以現在的醫學觀點,不痛了,就不用一直冰敷了,因為適度的發炎,是組織自我修補的過程,過度抑制,反而會讓身體復原程度下降。
對了,若是冰敷或熱敷常常搞混,記得「熱敷」會讓血管擴張,大量的血液會從破掉的血管流到組織間,造成更加腫脹,類似把水龍頭打得更開的感覺。而疼痛是因為腫漲造成的,熱敷後更腫,當然就更痛了,所以急性期止痛是「冰敷」喔!
急性軟組織受傷的冰敷原則
冰敷雖然可能會抑制發炎,但是初期疼痛難忍時,冰敷是最容易取得的止痛劑,一般建議在6個小時內還是可以適度冰敷,搭配加壓跟休息,當然,確切的情況,仍是需要就診讓醫師評估,若是腫脹的很厲害,也可以依醫囑延長冰敷的時間。
急性期的冰敷請注意下面幾個原則:
●冰敷袋需包布(毛巾或紗布),不可直接接觸皮膚
●每10~20分鐘需休息5分鐘
●麻木感時請移開冰敷袋
●天氣過冷,可用涼水敷取代
●有循環系統疾病者(雷諾氏症),不可冰敷
●密切注意周邊循環
●請牢記「和平與愛」、「預防勝於治療」
●急性受傷,請記得「和平與愛」,也適用在肌肉拉傷。
冰敷只是止痛,表示止痛完,還有很多事要做,基本原則止痛、日常生活、肌力訓練以及本體覺,都是漫長的一條路。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平常就有運動習慣、選好鞋、穩定行走以及不慌不忙,無論醫療再進步,最好的狀況就是「不要受傷」,預防勝於治療,可是永遠的黃金準則啊!

許嘉麟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醫療專長:肩部整合治療、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肩關節囊擴張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口渴第一時間想喝冰水、冷水或溫熱水?簡易自測你是「體寒or體熱」
猜你喜歡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火神的眼淚」爆破特效推手陳銘澤血癌離世 享年39歲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早餐吃對了嗎?/香蕉燕麥烤餅 配花生蓮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