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喝下殘留洗碗精致腸胃炎 洗碗精健康用法6撇步
翁姓女子表示水壺平常會拿來裝咖啡拿鐵,不容易察覺異味,不知已經喝了多久、喝下多少洗碗精。警方昨晚將黃女帶回派出所調查,她供稱只是把稀釋過的洗碗精倒入翁女的水壺,搖一搖之後倒掉,故意洗不乾淨讓水壺有殘留。
洗碗精是最快、最便利的清潔工具,但是成分大多不天然,若殘存在餐盤上容易影響健康。家事達人整理幾個洗碗方法,就算用洗碗精洗碗,也能用得比較健康。
一、洗擦後洗
油膩的碗盤應先用紙巾擦一下再洗,這樣比較容易洗,洗碗精也可以用得比較少。
二、用熱水燙過
跟用紙巾擦一樣,油膩碗盤先用熱水燙過,可以去掉大部份油漬,搞不好可以不用洗碗精了。
三、碗盤不疊放
有些人在收拾碗盤時,為了快速,會將碗盤疊在一起收。家事達人建議,盡量不要將碗盤疊在一起,或者可以將最油的碗盤放最上面,這樣可以減少弄髒其他碗盤。
四、購買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
早年的清潔劑都加有壬基苯酚,不過為免污染環境及可能傷害人類生殖,食藥署早在民國96年就規定食品用洗潔劑中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含量需小於0.1%,只要使用的清潔劑符合標準,就可大幅降低殘留量,建議民眾要購買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不要買來路不明的「白牌」產品。
另外,有些民眾以為挑選「食品級」、「無毒」等洗碗精就比較天然,洗不乾淨吃到也沒關係?食藥署表示,洗潔劑本來就只是清洗用途,使用就該洗乾淨,呼籲業者不得以這些字眼誤導民眾,讓民眾以為吃到也沒關係。
五、避免將洗碗精直接倒在碗盤上,應稀釋後再洗
壬基酚主要用於清潔劑的界面活性劑,一般人較常接觸的途徑是殘留在碗盤上吃下肚。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雖然現在對清潔劑的壬基酚含量有管制,但還是要避免直接將高濃度的洗碗精倒於碗盤上,最好還是加點水稀釋,再以菜瓜布或抹布沾取再洗。
六、在流動水裡洗
外食小吃店或餐廳,常會將客人吃過的碗盤浸在水槽裡,等空檔再一起洗。甚至一般人在家吃完飯也常發懶,想說先泡在水裡,晚點再洗。不過衛福部食藥署的官方臉書「食用玩家」臉書指出,碗筷泡水期間會讓細菌滋生,建議浸泡時間不宜過長。還是應該將碗盤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才不易滋生細菌,也比較不易殘留洗滌劑。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