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整理】
口罩知多少
Q:戴口罩可以預防感染嗎?
A:戴口罩,基本上只能預防飛沫傳染。對於接觸、糞口傳染,都沒辦法有效控制。因此,除戴口罩外,常洗手、良好的衛生習慣絕對必要。
Q:一般平面口罩到底怎麼戴才算正確?
1. 將有顏色面朝外
2. 將口罩緊貼臉部,並覆蓋口、鼻、下巴
3. 以綁帶或鬆緊帶將口罩固定
4. 輕壓鼻樑片,使口罩與臉頰和鼻緊密貼合
Q:戴口罩要注意什麼?
A:
1、戴上及摘除口罩前,都必須將手徹底洗乾淨,以確保口罩乾淨。
2、口罩應注意避免被灰塵弄髒、擠壓及密封不透氣。如出現髒汙、異味、破損或潮濕,應予更換。
3、配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鼻。若必須觸摸口鼻,觸摸前後應徹底清潔雙手。
4、使用後,應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之乾洗手液洗手。
5、棄置的口罩應用塑膠袋封好,放進有蓋的垃圾桶。
6、如於感染區工作用畢之口罩,則應依感染性廢棄物處理方式處理並立即洗手。
7、脫除口罩時應特別注意:
•依序先解開下側,然後是上側的口罩綁帶;或移開固定於頭部或耳朵的鬆緊帶。
•不碰觸口罩外側污染面;以抓住綁帶或鬆緊帶方式,將脫下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Q:市售口罩種類繁多,該選擇什麼樣的口罩才能減少被傳染機會?是不是N95等級口罩才最有效?(功能與適用場合請參考附表)
民眾挑選口罩要按使用目的,防疫使用口罩目的在於日常活動時,隔離空氣或飛沫傳染病毒,選用外科口罩即可,不必用到N95等級。而且,外科口罩的不織布材質比一般紙或棉布口罩好,因不織布為有機化合物、過濾性高且不吸水,飛沫不易滲透,設計上也較為服貼密合。
活性碳或標榜有活性碳的外科口罩,除隔絕飛沫粉塵外,還添加吸附異味的功能,在隔絕病毒等功能上並沒有太大差別。若只是一般預防,可選擇外科手術口罩。
Q:口罩多久該換?是一脫下就要換還是可以撐一天?
A:進出醫院或口罩已經髒濕沾汙,一般外科口罩約可使用6至8小時,也就是每天替換一個。進入銀行或暫時需要脫下時,可以先將口罩平放入可密封的夾鍊帶收存,避免沾染髒汙;打開平放則能避免鼻樑夾折損。
常見的錯誤配戴口罩方式(一般外科手術口罩),例如:
•戴超過2天以上;
•想說沒髒而把口罩反過來戴,以便「重覆利用」;
•將口罩清洗後經陽光曝曬,認為會有殺菌效果。
這些都是錯誤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讓人生病。因為人的口鼻分泌物沾染在口罩上,滋生的細菌肉眼看不到。因此,建議使用一般外科手術口罩時,最好每天更換。
Q:口罩有沒有使用期限?SARS期間的存貨此時可以拿出來續用嗎?
A:口罩外包裝上應標示製造及保存期限,正常收存情況下期限約為5年。設有保存期限,主要是顧及鼻樑夾、兩側的彈性圈等零件可能會隨時日而耗損。且存放地方、溫濕度都可能影響口罩使用壽命,零件受損的口罩,難免會影響過濾性及密合度等功能。提醒您,如果是居家隔離患者配戴的口罩,請勿隨意丟棄,需先將口罩放在塑膠袋內,並將之綁緊密封並請清潔隊每2~3日來收。
口罩種類及用法 | |||
口罩種類 | 構造 | 功能 | 使用時機 |
N95 | 對於6μm以上微粒有95%阻隔效果。 | 原為工業使用,隔絕粉塵吸入。 | 工業或醫護等專業人員使用,因呼吸阻抗較高,不適合一般人長時間配戴。 |
外科口罩 | ‧對於6μm以上微粒有90%阻隔效果。 ‧分成三層:外層防波濺、中層具過濾作用,內層可吸濕氣。 | 避免醫護人員飛沫影響病人,或吸入病人咳出的飛沫微粒。 | ‧出現或避免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前往醫院或電影院等密閉不通風場所。 ‧外科醫護、實驗室以及禽畜場工作人員。 |
活性碳口罩 | 過濾層纖維孔隙小於棉布口罩,增加活性炭層可吸附有機氣體。 | ‧能吸附汽機車所排放的有機溶劑。 ‧需費力呼吸,若無法吸附異味時就要更換。 | 戶外騎車、進行油漆或噴漆、噴灑農藥等容易吸入有異味空氣場所使用。 |
棉布口罩 | 對於6μm以上微粒有80%阻隔效果。 | ‧避免吸入灰塵或將飛沫噴出。 ‧病患在無外科口罩時,也可以棉布口罩代替。 | ‧一般平日保暖。 ‧平日環境清掃工作。 ‧買不到外科口罩時暫時替代使用。 |
資料來源:聯合報系知識庫、疾管局。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