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百貨公司來店禮、股東紀念品、活動紀念品、各式各樣的環保袋、環保筷……不少人都曾有機會拿到這些贈品,「不拿白不拿」、「總是會用到」的心理,是否讓這些東西占據家中越來越多空間,甚至最後成了「垃圾堆」?
反正不用錢 堆在那裡也甘願
「環保袋一點也不環保,根本是公害!」今年42歲的張小姐說,自己的母親很喜歡拿環保袋、購物袋,對於贈品更是沒有抵抗力,甚至願意排隊兩層樓、來回排三次拿信用卡過卡禮,導致家中堆滿贈品與各式各樣的包包、袋子。
但是拿這麼多贈品,其實根本用不到。張小姐說,最誇張的時期,家中有約二坪空間堆了4個最大型的收納箱,裡面裝滿各種環保袋、購物袋,另外還有腰包、背包、行李箱等,全都是贈品;「有天拿出來一數,竟然有200、300個。」
平時多留意 募集物資送偏鄉
張小姐表示,眼見家中「贈品」越多越多,大部分幾年下來都被閒置在家中角落,「為什麼不讓給更需要的人?」她開始把家中囤積的袋子、背包等物品一車一車往外送。她說,許多教會歲末年終都會徵求物資、發放給生活困難者,或遇身邊有朋友在做義工、知道哪個機構會募集物資送到偏鄉,她都會問對方需不需要捐贈;只要對方點頭,她一定開車送上滿滿的「贈品」。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拿來的袋子大小剛好、可以裝什麼東西,但這都只是藉口。」張小姐說,就是這種心理,讓她母親幾乎從不拒絕各式各樣的贈品與袋子,漸漸蠶食家中空間。後來張小姐訂出規則:只要一年內都用不到的東西,全都拿去送人。
一年用不到 送給需要的人吧
她指出,在這個「贈品惡性循環」中,「捨得」最難。她發現這些物品在家中重複性高、又隨手可得,如果過去一年都用不到,未來一年一定也用不到,不如讓給更需要的人。當母親知道女兒把袋子等拿去送人,一開始也不接受,但張小姐先斬後奏,一次丟個一箱、半箱,並在母親發現時「循循善誘」,告訴母親「這些東西現在都成為小朋友的背包、在偏鄉幫助更多人」,母親聽了也只能接受。她表示,知道收藏的贈品被拿去做好事,母親的心裡多少也平衡些。
「真的想捐這些『贈品』,一定有機會捐出去。」張小姐說,每年把這些東西拿去送給教會,他們都好開心,一直問「可以收嗎?」代表仍然有很多人需要這些物資。兩年內她至少送出200至300個袋子。
從源頭做起/
你別送、我不拿 終結惡性循環
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也表示,很多家庭都充斥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某活動送的馬克杯、環保袋等等,「其實都是多餘」。環保媽媽基金會也曾向大家收集「物資」,送到偏遠地區。
不過,杜絕浪費的根本之道,應是從源頭就「不要送」也「不要拿」。周春娣說,很多單位送的環保袋或贈品隨手可得,或是印有難看的圖案、簽名,「誰會想用?」她建議商家大可不必浪費,真想吸引顧客,不如採累積點數方式,「送一個真正好的東西」。
張小姐也建議公家機關應該帶頭示範,別再送環保袋、環保筷。她說,這些贈品不易分解、難以回收,一點也不環保;同時呼籲每個人都應有「這些東西只會越拿越多、永遠拿不完」的認知。如果你已拿了用不到的贈品,也應該想到「永遠有人更需要」,下決心把家裡的「囤積贈品」捐出去。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