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有害?專家:我們吃的這些幾乎都是基改食品
【文、圖/摘自天下文化《基因編輯大革命》,作者珍妮佛・道納, 山繆爾・史騰伯格】
生產有益健康的作物
基因編輯格外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我們竟然還有機會可以利用它來生產更健康的食物。下面是兩個特別的例子。第一個是大豆,製油業每年會產出約五千萬噸大豆油。可惜的是,大豆油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高膽固醇與心臟病的相關因子。最近,明尼蘇達州可利斯公司(Calyxt)的食品科學家使用TALEN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了兩個大豆基因,大幅減少大豆油中不健康脂肪酸的含量,並讓總體油脂的組成趨近橄欖油10。而且,他們是在沒有造成任何其他非預期突變,也沒有引進外源DNA到大豆基因體的情況下,達成這一點的。
第二個例子是馬鈴薯,這是目前全世界第三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大米。馬鈴薯需要長時間冷藏來保鮮,但是低溫會誘導甜化,這是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現象。而任何高溫烹飪過程(製作薯條和薯片的必需過程)都會將這些醣類轉化為丙烯醯胺,一種神經毒素和潛在致癌物。冷誘導甜化也會導致薯片變成褐色並帶有苦味,導致大量的浪費;光是這項原因,食品加工廠每年就得丟棄15%的馬鈴薯。可利斯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輕鬆解決了Ranger Russet這個馬鈴薯品種的問題,他們關閉一個產生葡萄糖和果糖的基因。結果用這些強化版馬鈴薯製成的薯片,丙烯醯胺含量下降了70%,而且薯片不會變色。
食品科學家對於能夠輕易編輯基因所帶來的種種可能性,感到欣喜若狂。但是,仍然有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否願意接受經過精確基因編輯的農作物,就像他們過去接受成千上萬經由X射線、伽瑪射線和化學誘導基因體產生隨機突變的農作物一樣?還是說,基因編輯作物會步上基改生物(GMO)的後塵?基改生物是另一類遺傳組成受到人為改變的生物,儘管具有成為良好食品的潛力,卻遭受不可思議反對聲浪,我個人認為這些反對主要來自於誤解。
我們吃的食物幾乎都是基改生物
隨著CRISPR技術在世界各地傳開,食品政治學成了眾多我必須自修的一個領域。我知道經過基因編輯的動植物勢必將與基改生物相提並論,因此特別去研究了各國政府和公益團體在提到「基改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這個詞時,到底意味著什麼。
美國農業部將基因改造定義為「為特定用途,以基因工程或其他更傳統的方法,生產經過改良的動植物,其改良表徵將會持續遺傳下去。」這樣廣泛的定義涵蓋了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到一些較為傳統的方法,例如突變育種。事實上,用這個定義來看,除了野生蘑菇、野生漿果、野味和野生魚類之外,我們所有吃下肚的食物,幾乎都可以算是基改生物。
不過,一般對基改生物的定義,僅是指那些遺傳物質遭到重組DNA技術以及基因剪接技術改變的生物體,在這過程中會將外源DNA序列加入到生物的基因體內。第一種商業化生產的基改生物,也就是名為「佳味」(Flavr Savr)的慢熟番茄品種,自從1994年獲得核准上市以來,在美國已經有五十多種研發出來的基改作物,包括玉米、棉花、木瓜、稻米、大豆、南瓜、生產菜籽油的油菜等,獲得商業化種植的許可。到了2015年,在美國種植的農作物中,有92%的玉米、94%的棉花和94%的大豆,都是經基因工程處理過的品種。
改良農作物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和經濟優勢。種植增強防病蟲害能力的作物,讓農民在獲得高產量的同時,還能減少對有害的化學農藥和除草劑的依賴。基因工程也拯救了整個夏威夷木瓜產業,讓木瓜安然度過病毒的侵害,而且要不了多久,科學家就可確定這種技術能夠保護香蕉和李子等水果,不受新病原體所威脅。
儘管有這些好處,儘管有數億人食用這些基改食物後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這類食品仍然飽受批評,成為眾矢之的,不斷面對公眾嚴密的監督和強烈抗議,而其中大部分說法根本不值得如此關注。反對聲浪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篇聲稱會對消費者健康或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研究上,例如,基改馬鈴薯會讓老鼠得癌症,以及基改玉米害死了帝王蝶,但是這些研究報告的結論,與許多後續研究不一致,並受到多數科學社群的譴責。事實上,基改生物是人類消費品中受到最嚴密監督審查的一類產品,而且也有幾乎一致的科學共識認為,基改食品與傳統方法生產的食品一樣安全。基改生物得到美國聯邦監督部門、美國醫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醫學會、歐盟委員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儘管如此,仍有將近60%的美國人認為基改生物是不安全的。
.作者:珍妮佛・道納, 山繆爾・史騰伯格
.譯者:王惟芬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31
其中一個癥結點在於,在許多人的觀念中,基改生物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自然、違反常理的。但是我們吃下肚的東西,幾乎都曾經為人類所改變,我們進行作物的品種改良時,通常是讓種子的DNA產生隨機突變,再從中培育出帶有適合表徵的植物。因此,「自然」和「不自然」之間的分界,早就變得相當模糊。由中子輻射產生的紅葡萄柚,用秋水仙素這種化合物產生的無籽西瓜,每棵樹都是以基因選殖技術完美複製出來的蘋果園;現代農業的每個層面都是不自然的。然而,大多數人仍毫無怨言的吃下這些食物。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重症醫列3點證明「猴痘已加速進化」! 揭8個感染徵兆:發燒先出現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天熱吃少流汗還沒瘦!營養師揭「夏季比冬季容易胖」四大原因
醫親揭女性小便「正確方式」 網驚:已經錯很久了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為何人類咳嗽、打噴嚏對病毒生存至關重要?專家解析病毒傳播原理
男性做家事 降低自殺率!9項男性可以幫忙的家事建議項目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啟動好眠3原則:生理時鐘、睡眠能量、警醒程度,調整好三大系統睡出健康!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殺蟲劑也難徹底清除!如何對付家中常見的蛾蚋、果蠅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猜你喜歡
重症醫列3點證明「猴痘已加速進化」! 揭8個感染徵兆:發燒先出現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猴痘結痂後還會傳染!專家點名「3種人」危險性高 發燒、頭痛、冒紅疹當心
台灣芒果在澳門驗出新冠病毒 食藥署長:很不合理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法國驚現首例兒童猴痘病例 疾管署:同住家人可能染疫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首例猴痘個案狀況良好 9接觸者皆無症狀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新冠邊境仍管制 疾管署照提醒猴痘44個高風險國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超噁男友「內褲重複穿、垃圾爬滿蟲」 她崩潰喊:愛不下去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貓咪動不動就咬人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4招方法有效改善貓咪愛咬人行為
康復者宣言/夫妻確診 感受人情關懷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芒果輸澳門檢出新冠病毒?業者不解、認為難追查
驗出農藥殘留 Häagen-Dazs香草冰淇淋自主下架、退款
剷肉甩油 享瘦妙招/運動+飲食控制 父子健康瘦
康復者宣言/確診申報不久 通知領關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