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勾勒「第二層健保」藍圖,改善目前健保困境!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魚吃太多 當心汞中毒

【文、圖/選自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環境荷爾蒙》】

危險的汞美味

一個農藥工廠的廢水在三十多年不斷排入當地海域中,等到村內小孩產生腦性麻痺、手腳萎縮等症狀,政府才驚覺原來廢水中的汞在環境中轉變成甲基汞,並且濃縮累積在魚體內,再被村民吃下肚,導致神經中毒。這就是歷史上發生在日本有名的「水俁病」。

深海類的大魚壽命長累積重金屬污染

深海類的大魚,因為壽命比較長加上是食物鏈的頂端,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機率最高,長期容易造成汞中毒。世界衛生組織一九九○提出,大部分食物中的汞是無機汞,但甲基汞則在魚類、貝類出現,而且大型掠食性魚類中濃度最高。

也因此專家學者提出警告:這幾十年來環境污染嚴重,在「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小魚吃藻類與蝦類」的生態結構下,海洋中的大型魚類,魚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汞、鉛等重金屬,最後被人類捕食,美味的魚料理成為重金屬傷害的誘餌!

魚吃太多太頻繁的後遺症

北榮毒物科醫師吳明玲在「二○一三國際中毒診斷與救治研究會」中發表「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從二○○七年到二○一一年間持續追蹤三十一名門診患者發現,長期且吃魚頻率高者,血汞及髮汞都明顯偏高,其中六名孩童還出現汞中毒的症狀。這六名汞中毒的孩童出現過動症、發展遲緩、說話不清楚、不專心、脾氣暴躁,其中三名接受過動症評估,而且幾乎都有過敏性鼻炎問題。

研究追蹤發現這些孩童家庭都喜歡吃深海魚,每週平均吃五到七次,導致全家人不論大人或小孩血汞及髮汞都有偏高。

這項研究中追蹤的另一名三十五歲已婚男性,一週吃深海魚三至四次,也檢查出髮汞與血汞濃度都超出正常數倍。在後來改每週吃一次魚,並勤做促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後,檢測血汞及髮汞的濃度都有改善。

這樣的研究觀察,都證明長期汞暴露量過高,還會出現記憶力嚴重衰退、過動、過敏等問題。

汞在人體內的吸收和分布

對於汞暴露有疑慮的人,可以測血中及頭髮中的汞(大部分是甲基汞)知道體內汞濃度,對於即將懷孕的婦女,可以幫助其調整飲食習慣,避免甲基汞進入胎兒中,孕婦若體內汞含量過高,易造成胎兒腦部發育缺陷。

另外,兒童甲基汞暴露過多也會出現過敏性皮膚炎,大人則是會有血尿、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問題、高血脂、腎病;慢性疲勞、腎水泡、記憶力衰退和不孕等問題。

無機汞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但甲基汞則幾乎全部吸收,而且經由血液分布到腦部,也會穿過孕婦的胎盤進入胎兒頭部,影響腦神經發育。

甲基汞在體內循環時,也會到達肝臟,經由膽汁排到腸子,隨糞便排出。如果正在哺乳的媽媽,乳汁也會有甲基汞,因為乳汁脂肪量高。

生活中也有各種汞污染源

汞本來就自然存在,聰明的人類利用它製造許多產品,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現在生活環境裡充斥著各種污染源,有很多是無機汞,像是人類使用的日光燈、溫度計、水銀電池,還有火力發電廠、焚化爐、工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以及化學肥料、殺蟲劑等造成的水源污染。

補牙的銀粉也會釋放出汞蒸氣,這些都屬於無機汞。而國外化妝品中被非法添加汞來美白皮膚也時有所聞。

來路不明中草藥常含有無機汞

人體內的汞,九○%來自於飲食。入秋冬至氣候的變化,是國人最愛進補養生的時節,但你可能沒有想到,原本用來養生的中草藥,也會潛藏危機。

台灣中藥材九成由中國進口,二○一○年中國醫藥大學曾經公布,中草藥不良率為八%,其中含汞、類固醇及壯陽藥的最多,消基會接受民眾中藥檢驗中,年年測出中藥含重金屬鉛和汞。

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建議民眾避免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他表示,二○○八年有位印度裔的美國醫師,在網路上購買二三○種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草藥化驗,發現其中有二○%含有鉛、汞、砷等重金屬。

政府訂有七類產品的汞限量規範

台灣目前對水產動物、藻類、食用油脂、食米、食鹽、包裝飲用水及冰類等七類產品,分別訂有甲基汞水產動物及汞之限量規範。

由於食品中含汞主要來自環境、或因食品生產及加工過程期間污染導致,但人為汞污染,主要來自工業製造的廢氣、廢水、廢棄物排放,所以除了源頭管制,當然民眾也要配合電池回收政策,即便是小如鈕釦的電池,含汞量卻很高,若不回收,會污染環境,最後可能變成甲基汞累積在魚貝類中。舉手之勞,環境要靠大家維護。

More

聰明吃魚,才會健康又聰明

研究發現,多補充含油脂的魚類及堅果種子類,有助於減少心臟病死亡率。其中,鮭魚、鯖魚、沙丁魚、鯡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適量攝取不過量,有益健康。

魚類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宜適量進食多種魚類,切勿偏吃某幾種魚類,另外,選擇具有生產履歷或信譽良好之業者所販售的魚類產品,健康有保障。

另外,全世界漁獲減少中,可以參考中研院編撰的「海鮮指南」圖片選購,也算是替環保盡一份心力,讓漁業永續發展。

.書名: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壬基酚、汞…
.編者: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繪者:蔡靜玫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7/09/29
.書名: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壬基酚、汞… .編者: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繪者:蔡靜玫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7/09/29
關於《環境荷爾蒙》

近年來只要關係到飲食安全或日用品檢驗,醫生、毒物專家都會特別呼籲關注的避免攝入「環境荷爾蒙」,這類化學物質在人體或環境會對生物產生類似激素作用干擾內分泌、影響生長、生育、免疫、神經系統等,對人體和生態造成的傷害最為深遠。環境荷爾蒙會出現的地方從食衣住行都可能找得到它的蹤跡,其中製造塑膠製品所添加的塑化劑更隨著各種日用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如此,屬於環境荷爾蒙的物質種類還不斷在增加(2017年5月又新增兩項)!

消費者往往夾在既擔心健康受損,又無法自外於化學物質無處不在的現代生活的兩難中。其實消費者不必成為毒物專家,也無須死守「無毒」兩字!不想誤觸地雷,需要的是釐清迷思,認清風險在哪裡,維持安全低風險的生活並不困難!本書透過40篇輕薄短小、淺顯實用的識毒錦囊,教你輕鬆理解什麼是「環境荷爾蒙」,如何簡單安全的使用各種便利生活的化學材質!

環境荷爾蒙 神經系統 塑化劑 重金屬 深海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